第1031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20 字 8个月前

    至此士绅败局已定。

    那么士绅就甘心赴死吗?

    自然是不甘的!

    所以利用朝廷局势的变化, 与贵妃党一起又出昏招,打算祸水东引,通过打击保皇党,达成分化韶懿郡主, 和武穆王联合的局面。

    给武穆王扣一顶, 插手“储位之争”的罪行,争储本就罪同谋逆,就算不能将武穆王“定罪”,也会加深朝廷对武穆王的猜忌。

    而此时, 士绅的利益, 和朝廷的利益,将会再度达成一致。

    朝廷仍然需要利用士绅来牵制藩王,士绅就不再是被朝廷放弃的存在。

    这一步步的算计, 不可谓不高明。

    可士绅唯独小瞧了虞幼窈随机策应,权谋机变的能力,从某些方面来说,士族面对的是另一个“殷怀玺”。

    还有一点!

    倘若朝局的变化,是由殷怀玺一手主导,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催化朝野内外党派之争,给伏蛰在泉州的梁王, 创造起兵的借口与良机, 进一步加速大周朝的覆灭呢?

    虞幼窈的猜测,并非没有缘由。

    刘大根的案子背后, 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储位争斗。

    保皇党、贵妃党、兰妃党尽数波及。

    而韩氏族所代表的士绅, 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长兴侯府的花会后,殷怀玺就毫不避讳地向她暴露出, 他在宫里拥有庞大的人脉, 这些人脉, 甚至能避过皇上、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兰妃、徐贵妃, 以及宫中大大小小的妃嫔,直达太后娘娘的耳里。

    那时她困于后宅, 见识还是短了些,虽然意识到了什么, 但并没有深思。

    但现在想来,殷怀玺执棋在手,搅弄风云,肯定是离不开内宫的支持。

    如今宫中的几大势力,排除太后娘娘、徐贵妃、兰妃,还有谁身居高位,能精准地把握内宫的风吹草动,并且还能将消息,不动声色地送出宫外, 交到殷怀玺手中?

    非,皇后娘娘莫属。

    皇后娘娘从潜邸就嫁给了当今皇上, 开始执掌王府内院,后来执掌内宫,便是失势, 在宫中也培植了不少忠心耿耿的人脉。

    当然了,也许这个猜测并不充分。

    但往深了一想,皇后娘娘久病翊坤宫, 一直闭宫不出,加上中宫无子,又有了宁国公获罪一事在前,皇后娘娘位同虚设。

    皇后娘娘不可能,仅凭着当年得势之时,积攒的人脉,在翊坤宫开了宫门之后,就能抓紧机会,借着太后娘娘之势,把持保皇党。

    兰妃和徐贵妃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