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9 字 8个月前

    朝廷推行国策,是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重大国策。

    朝臣们纷纷盛赞韶懿郡主懿范厚德,不负其名。

    朝廷当下为了表达,对国策的支持,在京兆、河北、津县一带,征收一笔钱粮送往龙城灾民收容营。

    然而,没过两日!

    叶枭慈的一纸折子,就在朝堂上炸开了锅,韩氏族陷害韶懿郡主,矛头直指保皇党背后的太后娘娘,乃至皇后娘娘。

    保皇党当即不干了,与韩阁老一系,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脖子粗,唾沫横飞。

    整个大殿宛如菜市场。

    偏前有韶懿郡主推广了番薯种植,懿范厚德,仿佛一个个响亮的巴掌,狠狠煽到了,以韩阁老为首的朝臣脸上,令他们灰头土脸,只能拒不承认,这一切是韩氏族所为,认为这其中一定存什么误会,或者是有人陷害韩氏族。

    但是!

    叶枭慈在折子里陈述,韶懿郡主与谢府联合一起,解决了士绅敷衍国策,导致灾民收容营里缺乏物资的窘境,进一步推动了国策,还积极地筹备药材,防治疫症,大力推动番薯种植,明目张胆地向朝廷为懿郡主请功。

    韶懿郡主自己上呈的折子里,对自己做的这些事,只提了只字片语,没有半点要向朝廷邀功的意思。

    可叶枭慈身为地方官员,却不能欺上瞒下,对这些事情避重就轻了去,一事事,一桩桩他是写得明明白白,有理有据。

    仿佛国策能顺利推行,全赖了韶懿郡主和谢府的功劳。

    第921章 过河拆桥

    这也让韩氏的辩解之词,变得白无力。

    这种辩解的话,同时也在北境数万文人墨学子的联合上疏,万民请命的呼声之中,彻底变成了狡辩。

    群从的眼睛是雪亮的。

    韩氏犯了众怒,也事实事。

    病卧在榻的太后娘娘,也躺不住了。

    第二日早朝, 就让沈姑姑扶上了金殿:“案件的真相如何,眼下叶大人还在调查,在案件彻底查清之前,韩阁老并朝中所有韩氏子弟,都回府好好歇着去,也别在朝中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端,以免误了朝事。”

    韩阁老自然不服, 当即跪地:“太后娘娘此举,实在有所偏颇……”

    虞阁老当即忍不住了,怼了他一脸:“你韩氏族,可是西安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堪称北境士族之典范。”

    韩阁老敏锐地感觉,这恐怕不是什么好话,但这也是事实,他也不能说一个“不”字,一起打起了精神来应对。

    果然!

    “但是,”虞阁老话锋一转,言辞一下变得犀利:“前有北境士绅联合伪造莫须有的罪名,残害周厉王阖府,后有你北境士绅故态复萌,污蔑中伤韶懿郡主,陷害武穆王,北境士绅藐视朝纲法纪,挑衅天家威严,无视皇家体统,欺君犯上, 是为大逆不道, 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