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页(1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02 字 8个月前

一言便直击要害,殷怀玺似笑非笑:“没有。”

    “这是祸水东引。”兰妃和徐贵妃要阻止四皇子北巡,就必须转移朝臣们的注意力。

    立储一事,始终是要皇上出面定夺,皇上是否临朝,就成了朝野上下所有人最关心的事。

    皇上服食丹药一事,也是满朝皆知,加之皇上已经有大半年没有临朝,短时间内,朝臣们不会怀疑什么,但这都多长时间了,也该对皇上的龙体产生诸多揣测。

    也是迫不及待想搞清楚,皇上的龙体是何状况,届时才知道,自己该如何打算。

    倘若皇上龙体安康,掺合争储那就是谋逆大罪。

    若皇上龙体欠妥,甭管是为了权势,还是为了稳定朝纲,安定社稷,立储已然迫在眉睫,争储就成了朝廷大势。

    之前大家不敢提,是担心惹恼了太后。

    如今有人当了出头鸟,朝臣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殷怀玺颔首:“太后娘娘惮压不住,以危言耸听,搅弄朝纲,动摇社稷的名义,将那位老臣拖到午门杖杀,尸体摆在午门,陈尸三日,这才暂时压下了朝中的乱象。”

    午门是朝臣们上朝的必经之路,此举不可谓不诛心。

    虞幼窈脸色不太好,那位老臣也不无辜,做了某些人的马前卒:“虽然太后娘娘以雷霆手段,杖杀了那位老臣,但此举无疑也从侧面佐证了,皇上龙体欠妥,不能临朝的事实,朝臣们连最后一点顾忌也没有了,争储会越演越烈。”

    老臣只是一个探路石。

    人虽死,却以一己之力,搅弄了整个朝纲。

    此举不可谓不高明。

    而算计这一切的人,更是诛心。

    第978章 捅你刀子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但有这样魄力的人,还在少数。

    那位老臣姓古,在都察院里名声不显,蹉跎了半生,已经年近古稀,到了【必须】告老还乡的年纪。

    朝廷有明文规定,官员一旦到了七十,就必须自请告老还职,除此之外,年虽少,但形容衰者老,亦听致。

    因此,大多数官员不到七十,甚至连六十都不到,就要致仕。

    朝廷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一直运转下去。

    北宋初年,就有一位名叫剧可久的官员,年过七十仍不主动致仕,搞得宋太祖都看不过去,想要亲自下令,勒令他致仕,但又觉得一个皇帝,亲自去催一个官员致仕,也太难看了,于是规定让御史台的人去弹劾,那些年迈的老臣,让他们主动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