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2 / 2)

踏枝 玖拾陆 1026 字 8个月前

    都跟他们爷似的,只做事,不说话……

    等等!

    生花阁!

    爷说是赠给乡君的生辰礼,但那也是爷请秦姑娘说事的地方。

    方天绝不会怀疑林繁送笔墨铺子的动机。

    可是,生辰礼,与寻个地方,与给他舅公舅婆安排活儿,这些其实并不冲突。

    方天悄悄看了看林繁。

    他们爷嘴上说着“并无其他心思”,但他的举动,其实是有位秦姑娘考量的。

    也许是爷心动又不自知,也许是爷习惯了做事周全,反正是没有留名。

    明明,乡君收了生辰礼,他们一家也感谢爷的妥善安排,只秦姑娘还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样,刚那碗粥,爷还嫌弃他多嘴呢。

    下次,在爷不知道的时候,他还要再多多嘴,多在秦姑娘跟前夸一夸爷这人的好。

    秦姑娘那么聪慧,一定会有一双发现优秀之人的眼睛。

    东园里,钱儿打开食盒。

    毕竟夜里凉,即便用砂锅装着,又裹了一层棉垫子,装在食盒里,到了此刻,也不烫手,只温温的。

    主仆两人,一人盛了些,在桌边坐下。

    粥这么普通的食物,要做得出色,可比山珍海味难多了。

    钱儿尝一口,就知道定合自家姑娘口味。

    她一面用,一面想:国公爷还是很懂的嘛!那瓜能拧明白,也不奇怪

    秦鸾小口小口喝着粥。

    明明只这样的温度了,秦鸾却觉得,吃在口中,暖在心里。

    难怪会有“熨帖”这种词呢。

    那句诗怎么念的来着?

    “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深夜里,品这么一碗好粥,又是林繁让备的,她怎么会不莞尔呢?

    第138章 咬他一口狠的

    赤衣卫上下,动作很快。

    冯靖依着林繁的吩咐,又理了一遍各处关系。

    “您说的那汉子,铺子里都喊他‘阿孟’,此人不在铺子伙计的名册上,”冯靖道,“衙门那儿登的应是前两年的,时间久了,米庄人手增减,倒也说得通。

    东家马贵,这个月才从老家回京来打理生意,我们的人在米庄附近转,正好看见他了。

    刘大人让我问您,要不要他们出人手,让马贵到衙门里,就借新一年各种手续要重新办一办这么个由头。”

    冯靖口中的刘大人,指的是京兆衙门的刘献安。

    京中各铺子的来来往往,的确得从京兆衙门经手。

    林繁想了想,问:“平江楼那儿怎么说?”

    “东家是京城人士,姓熊,他祖父曾在前朝御膳房里做过事,”冯靖道,“战乱时东奔西跑的,等建朝后就回来了京城祖籍,街边支了个小摊子补贴家用,这几年日子好起来了,熊东家就租了个铺面卖粥,手艺都是跟他祖父学的。暂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