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2 / 2)

踏枝 玖拾陆 1003 字 8个月前

    侯夫人道:“此话怎讲?”

    “就是启儿婚事,”皇太后摇了摇头,“启儿理亏,哀家很生气,当时就想给你赔礼,只是安国公府那儿……

    国公夫人这么多年很不容易,她也是个知道好赖的,心里定十分愧疚与不安。

    哀家与你说这道那,态度太明确,国公夫人难上加难。

    事情已经那样了,哀家只能叫你孙女来,与她说说,让她给你捎个话。

    可到底是没有当面与你说过。”

    永宁侯夫人面上露了三分恼:“过去的事儿,提起来做什么?这事儿过了就别提了。”

    皇太后摇了摇头:“你还是老脾气。”

    老脾气好,若是变化大了,才会让人不放心。

    皇太后观察着侯夫人,侯夫人也在品皇太后。

    进宫前,她以为皇太后“拿”了主意,这出调虎离山之计,是皇太后配合皇上使出来的。

    但是,坐下来说了那么会儿,永宁侯夫人有些吃不准了。

    皇太后可能是被皇上瞒在鼓里了,是被动着配合。

    这在侯夫人看来,是件好事。

    如果皇太后全盘掌握,那么,自家想在合适时间脱身,绝不容易。

    皇太后不知情,才有活动的空间。

    话又说回来,哪怕是被皇上赶鸭子上架,一旦到了危机时,皇太后可不会计较皇上的隐瞒,而会毫不犹豫地配合下去。

    理顺思路,侯夫人道:“这把老骨头了,不就是一股子老脾气?不像年轻人……”

    说到这儿,她看向了边上坐着的年轻人。

    “淑妃娘娘,”侯夫人问,“豆沙糕还合您的口味吗?”

    “我尝着挺好,”淑妃笑了起来,“不过,还是惦记百合糕。”

    皇太后指着她,笑骂道:“看看,年轻人!”

    侯夫人哈哈笑了起来。

    第249章 本事

    三人都在笑,三人心中,都没有一点笑意。

    皇太后絮絮叨叨,夸赞永宁侯在飞门关建了功业,大周的今日离不开老侯爷这样的臣子的忠心。

    老侯爷不止自己建功立业,亦为大周培养了无数将才。

    如今在战场上奋战的将士里,有许多位是老侯爷一手指点出来的。

    老侯爷能在前方奋勇,亦得益于侯夫人在京中的付出。

    当年在驻地里就是如此,男人们打仗,夫人们教养孩子、做战袍战靴,后勤事务样样在行。

    ……

    侯夫人很给面子,附和几句、亦回忆几句。

    平心而论,皇太后也“不容易”。

    明明猜忌林繁,也猜忌他们秦家,那颗怀疑的种子埋了那么多年,这会儿已经被浇灌得冒枝叶了,皇太后还得慈眉善目地与她忆苦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