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页(2 / 2)

踏枝 玖拾陆 1004 字 8个月前

    那人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慢吞吞。

    所有人都见怪不怪了。

    这段时间,衙门依旧没有找到徐公公的下落,包括那日失踪的李生等混混一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衙门几乎把西四胡同翻过来,可那夜的雨太大了,什么线索都寻不到。

    常宁宫的走水亦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天雷之说,太过难听,往外说时,都道是有耗子打翻了灯台,才会燃起大火。

    没有任何进展,朝中又各执一词,皇上的心境如何,黄太师一想就知道。

    今儿倒是有进展了。

    祁阳府的折子毫无疑问能打破平衡,但显然,皇上高兴不到哪儿去。

    折子递进宫之前,黄太师已经看过了。

    平阳长公主出现在了祁阳城,说她被永宁侯府与定国公府胁迫,她无缘无故不可能造反,甚至还问唐筹要兵,急得唐筹只能上书请旨。

    这折子上的说辞,在不清楚内情的人眼里,可以成为林、秦两家造反的铁证了。

    那些至今不相信永宁侯会背叛大周的人,看了这封折子,也只能闭嘴。

    哪怕心里想着“恐有隐情”,起码嘴上要老实许多。

    可是,他和范太保知道内情。

    皇上更是一清二楚。

    平阳长公主会受胁迫?

    她不止会造反,还造得有理有据。

    她从京中消失,出现在祁阳,一定有她的目的。

    她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把皇上拉下龙椅,让林繁坐上去。

    唐筹当然不敢胡说八道,可唐筹架不住长公主胡说八道。

    让皇上用长公主胡说八道编出来的故事,去做林、秦两家造反的铁证,这就像是皇上得了一场重病,治病的药引是一碗活虫子,皇上不吃,病得难受,皇上吃下去,恶心得够呛。

    黄太师设身处地想想,这事儿搁在他自己身上,都得拧鼻子,更何况是皇上这性子

    皇上确实气闷极了。

    好一个赵瑰!

    这二十年,他这位皇姐收敛了全部的锋芒。

    很少交友出行,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公主府中,只进宫拜见皇太后。

    以至于,他都习惯了她现在的模样。

    以至于,他也忘了,曾经的赵瑰,是怎样凌厉的一个人。

    赵瑰她装了二十年的老实人,现在不装了,在祁阳府衙里的那个她,才是真正的她。

    从折子里抬起头来,皇上压着脾气,道:“让人把平阳带回来。”

    黄太师摸着胡子。

    这个“带”字,就很有意思了。

    黄太师直接问道:“如何带回来?还请皇上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