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2 / 2)

踏枝 玖拾陆 1013 字 8个月前

    李芥接了过去,盘腿坐在地上,写了长长一封信。

    一面写,一面涌泪。

    泪水滴落于纸上,染了墨,又化开来。

    停笔,吹干,李芥把信交给林繁。

    林繁与秦鸾再次行礼,往外走去。

    他们的身后,是李芥的嚎啕大哭。

    哭声悲戚,如风萧萧,秦鸾听得都心有戚戚,更何况李芥自身。

    信仰的崩塌就是如此了。

    曾经坚定不移的一切,如今却“一文不值”,仿佛那些为之奋斗的日夜,都成了笑话。

    可是,人还活着,就必须继续走。

    一身血淋淋的站起来,笑话是别人的,而人要对得起的,始终是自己。

    林繁与秦鸾回到大帐中。

    他把李芥的劝降信,交给永宁侯过目。

    听说了这一消息,冯仲息,冯仲与刘贲急急赶来,捧信阅读。

    李芥的这封信很长。

    他的字也大,因而足足有十几张纸。

    信中,他追忆了早些年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们一块习武、练兵的经历,细数他经历过的战事,重点说了玉沙口大败。

    什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他算是体会到了,败,是情理之中的事。

    被俘之后,他便在等待着,等来的确是鸣沙关失守的消息。

    更让他痛心的是,朝中那一团乱象。

    西州固然难攻,但周人下定决心要攻克到底,哪怕是长时间的围城,他们也不会放弃这十几年后、仅有的一次破城的机会。

    偏大凉朝中人心涣散,西州固守,亦会走到矢尽援绝的那日。

    倒不如投降开城,免得百姓受此苦难。

    冯仲看完,长长叹了一口气。

    什么是字字泣血,这就是了。

    被泪水润开的墨点,何尝不是心里滴的血。

    能把李芥这样忠勇仁义的汉子逼到助敌军劝降,可见他心中伤痕。

    西凉的皇帝和那些佞臣,真是不干人事啊!

    思及此处,冯仲悄悄看了眼永宁侯,又看了眼林繁,迅速把视线收了回来。

    那封圣旨……

    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冯仲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

    “希望那余柏,能明白李芥这封信中的苦衷与心情,”冯仲道,“早开城门。”

    毕竟,再是易守难攻,城池始终是城池,城中会有许多百姓。

    人活着,要吃饭,要喝水。

    大周若不计较得失,一心只吞西州城,反正西凉没有救援的意思,光围城断水,就能把一城都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