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页(2 / 2)

踏枝 玖拾陆 1009 字 8个月前

    皇上有自己的想法,黄太师要“拖后腿”,还有其他人各不相同的立场,忠勤伯夹在中间了。

    “老夫还以为,冯仲和安北侯就算不能主持战局,好歹也能捞个副将,”永宁侯啧了声,“结果什么都没有捞到。”

    意外吗?

    不是很意外。

    皇上疑心重,难免如此。

    同样的,人心经不得猜忌,皇上越不信任,冯仲与安北侯也就会越偏向于林繁。

    “老伯爷揽大帅,应是为了顺妃。”秦鸾道。

    “皇上对顺妃心有芥蒂,哪怕看在老伯爷的面子上把人从冷宫放出来,也不会如从前般宠信,”林繁对皇上很了解,“一旦不再需要老伯爷出力了,还是一样卸磨杀驴。”

    尤其是,老伯爷年纪大了。

    几个儿子又不顶用,等老伯爷百年之后,谁给顺妃撑腰?

    永宁侯挑了挑眉:“老夫要是他,直接把城门开了!”

    第395章 老夫又不怕他

    京兆衙门。

    传令兵飞奔着冲进来,又往边上屋子去,险些把廊下行走的一位老通判给撞倒。

    老通判踉跄两步,扶着柱子缓神,抬头见刘献安看着他,他忙摆了摆手。

    刘献安见他无恙,又偏过头与身边师爷说话。

    师爷低声道:“这么急匆匆的,也不知道什么状况,事儿再急,也不能这么横冲直撞。”

    “军情大事,难免急切。”刘献安倒还心平。

    “大人好意借地方给他们,”师爷摇头,“忠勤伯还真把这里当自个儿地盘了。”

    刘献安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借地方,也不是白借的。

    好歹,近水楼台,永宁侯的大军到哪儿了,守军又要如何应对,刘献安只要有心打听,就能很快知道。

    这几日,京城里的水太浑了。

    谁也说不清嘴上念叨先帝的,是不是真就要为先太子的死向皇上要个说法,亦弄不清皇上前皇上后的,又是不是当真对皇上忠心耿耿。

    当然,会说道几句的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嘴巴紧闭,两眼放空。

    他们在千步廊里,大小消息多多少少能入耳。

    刘献安整天坐在京兆衙门,听不到千步廊里的风吹草动,又不能早中晚着跑去打探。

    真摆出那样火烧屁股的态度,倒不是出丑,而是前回在金銮殿里,好不容易抱住了没歪到地上的官帽,这次是真的要掉下来了。

    为了保住这顶帽子,忠勤伯一开口,刘献安当即就答应了。

    掌握些状况,心里有个底,多少踏实些。

    皇上毕竟是皇上,继续三呼万岁,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