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下个月七夕一过,他就十九岁了,再长一长都要行冠礼了,算什么小孩子。
哎呀,老爷
继夫人明着劝诫,暗里却在煽风点火,生怕这火不够旺,起身换到郑玉衡这边,拉着他的袖子:衡儿怎么这样倔强?你便是跟爹认个错又何妨,以后就说自觉医术不精,辞了娘娘的抬爱,趁知道的人还不多,尚可清白做人。
郑玉衡并不看她,手指一点点收紧,指骨发白,低声:清白我与娘娘就是清白的。
即便数月过去,即便太后此前分明就是想要他,但两人还停留在仅是安抚的肢体交流上。郑玉衡甚至从她身上看不到欲望的痕迹,她就像是莲花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样。
继夫人道:快别嘴硬了,慈宁宫娘娘的滔天威势,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就是贪慕荣华,赶着自荐枕席,母亲也是能理解的谁没有犯糊涂的时候
郑玉衡深吸了一口气:我是为娘娘的病,一心想要医治好她,跟荣华富贵无关。
但这话说出去是没有人会信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相信一个人全无功利之心,那实在是太难了。但同样的,一个人除了利益,往往还有另一面。
譬如当时宫中人搬来赏赐时,郑节会为董太后的名字退避三舍,可到了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也愿意为了保住家中的名声一头撞死在盘龙丹柱上,刚直、古板、迂腐。
郑节还没表态,继夫人便果然露出不相信的神情,柔柔地道:你就是太有自己的主意,还不快快认错,以后辞了官不与宫禁往来,再不服软,你爹恐怕要动家法了。
这句话提醒了郑节。
他一拍大腿,跟那两个护院道:去,把家法请出来!
其中一个护院犹豫了下,多嘴问了句:老爷,咱们请哪一个啊?
鞭子。继夫人轻飘飘地道,快去吧。
郑老爷也没异议,他又坐在椅子上,将续弦夫人叫回自己身边,焦躁地敲着椅子扶手,似乎将所有让郑玉衡改邪归正的期望,都放在了严苛的家法管教上。
在这段无人出言的空档里,郑玉衡感觉到一股窒息般的寂静。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散开,思绪穿过眼前盈盈的烛火,想起外祖母在世,将小小的自己抱在怀里学习书道在这短暂的十几年当中,似乎爱着他的人都在时光里相继离开。
他之前一度很担心父亲也会这样,也会在疾病或劳累的影响下,再度抛下他。但此时此刻,郑玉衡后知后觉地发现,父亲仍旧康健地站在面前,却已经将他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