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小太子:吃饭看景遛舅舅
第十章
朱厚照对自家两个舅舅,一点儿好感都无。
干啥啥不成,添乱第一名。
张家本就是小门小户,靠着张皇后选后成为外戚一步登天,张皇后之父是个屡试不第的国子监监生,被封为寿宁侯,死后被追封为昌国公,两个儿子一个袭爵被封寿宁侯,娶了嘉善大长公主之女,一个封了建昌伯,当了锦衣卫都督同知,满门亲眷跟着加官进爵,待遇远超大明历代外戚,可见弘治帝对张皇后宠爱,甘愿如寻常百姓般,终此一生一世一双人。
可弘治帝对张家再好,张家这两位国舅,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雕不成器的朽木,不单在弘治帝和朱厚照在位期间横行霸道,肆意妄为,到了朱厚照离开后,自觉有从龙之功拥立朱厚熜,被封为昌国公,愈发嚣张,结果被嘉靖帝下狱,不顾张太后跪求,将张氏满门处决。
说到底,也是弘治帝太过优容,养大了这两人的心。
朱厚照当时不知,只觉两位舅舅有什么好的都想着自己,好吃好玩地送进东宫,自是投桃报李,对他们亦如父皇在世之时,却没想到,掏空自己家底,给自己扣上黑锅,甩一身脏水的,除了刘瑾和八虎,就数着这两位干得最多。
他方才给掌柜的银票,其实正式名字应该叫大明宝钞,是开国皇帝朱重八老先生开始订制的,只是因为后来发行泛滥,宝钞贬值,拿去给官员们发俸禄都没人愿意收,才退出了大明货币市场,导致原本在北宋就已经通行全国的银票交易,到了大明反而倒退会铜钱甚至粮食、布帛以物易物交易。
当然,在弘治帝时期,大明宝钞还没贬值到后来被人拒收的阶段,只是官方印制,仅限于大额记名交易,用途也十分狭窄,并没有广泛使用,可就算这样,还是有些有识之士看出其中利益,开始虚开造假,因为背靠大山,这虚开的宝钞数目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宝钞不如纸,连带大明王朝的国家信用都跟着跌到谷底。
别问朱厚照为啥知道,因为他就是那个被忽悠了以为只要印宝钞就能增加军费,不管国库有没有钱,印出来的钱能用就行。
缺乏金融和经济常识的皇帝,妄信人言的结果,就是宝钞贬值,民怨沸腾,最后被骂暴君昏君,其实也不算完全没道理。
这污点是从舅舅送进宫的银票开始,他当然要从哪里得来的,就花到哪里去。
聚仙楼,就是他大舅寿宁侯张鹤龄的产业。
若是让大舅知道,杨慎拿着他送进宫给小太子的银票来聚仙楼花销,不知道是会心疼他的小钱钱呢,还是来看看小太子的伴读如何奢侈,抓了小辫子去告杨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