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验身份考号这关是每次都有的,可更衣这关,王守仁赶考三次,这还是第一次见。
站在他旁边的,正好是应天府唐寅,还有一个干瘦矮小的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参加会试,一听到更衣二字,顿时都变了脸色。
什么意思?为何要在此更衣?
唐寅脑中瞬间转了一百八十个念头,还不等他后退,就见前面的帐篷里已经有更衣完毕的考生从里面走出来。
不管他们先前穿的什么衣服,更衣完毕,都穿着一模一样的棉布长袍,厚厚实实的把人都裹成个了圆筒,头上戴着同款同色的书生巾,连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黑布棉靴。
帐篷门口则各有一个差役负责将他们换下的衣物收进包袱,系上一根布条,高喊着天字十九号考生,地字二十七号登记完毕,然后交给推着一辆小车的衙差拉走。
那负责校验身份的官差已经有几分不耐烦了,还不赶紧进去更衣?这次是有太子殿下的恩典,让你们不必被当众搜身,只需要自己进去更换统一的考生专用服就行。那可都是殿下特地让人定制的,既暖和又舒服,听说一套得五两银子,抵得上我半年的饷银呢!
这都是皇上和太子的恩典,你们还不赶紧谢恩,去更衣,磨磨蹭蹭的,误了其他人入场怎办?
王守仁大步走进帐篷,果然有人递了个包裹进来,里面从亵衣亵裤到棉袍棉裤,头巾腰带棉靴,一应俱全,虽然有些宽大,用腰带系紧了也十分暖和,比那沉甸甸的皮袄不知舒服多少倍。
等走进考巷,就发现里面更是大变样了。
原本低矮狭窄的考号,都被重新修缮,比原来扩大了接近一倍不说,墙壁也比原来厚实了许多,摸上去居然还是温热的,难怪走进来之后,像是换了个季节,完全不似外面那般寒风萧萧,倒似温暖如春。
第一次上京赴考的南方人,那个和他一起进来的瘦子正是广东考生伦文叙,见状不由大为羡慕。
想不到京城的贡院修建得如此舒适,不愧为□□之都,想来顺天府的考生,能在此考试,当真得天独厚啊啧啧,这考号用的居然都是上好的青砖,咦,你们京城贡院居然还统一配备风灯,真是有钱啊!
王守仁面无表情地听着周围那些外地考生对顺天府考生的各种羡慕之词,内心无比纠结。
不,其实并不是,别说他前两次考试没这待遇,就连几个月前的顺天府乡试,还是在原来那个破破烂烂的贡院里考的。
据说前三天酷热,第五天就下雨,一场考试下来,病倒了近百人,有中暑的有伤风的,考一次试简直就是度一次劫。
谁能想到,才过了不过短短几个月,贡院的环境,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不对,或许他应该想到,从小太子发现那西洋镜可以改制成千里镜开始,皇帝让众大臣轮番进东宫教导太子读书,宫里就有各种新鲜玩意层出不穷,慢慢扩散到外面的市集中,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