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1 / 2)

“如果江南那边一直不下雨,很有可能会干旱。”赵旸把掌柜的不敢说的话说了出来,“江南要是干旱,那就糟糕了。”江南是鱼米之乡,大宋的一半粮食都是来自江南。如果今年江南干旱,那就有可能出现饥荒。

    “三哥儿,江南那边的老百姓都慌了,但是官府却并没去上报。”掌柜的继续说道,“如果江南那边真的干旱了,还有可能会引发蝗灾。”

    “你让江南那边的记者盯紧点,让他们每隔几天就汇报消息。”太阳书局的记者,不仅遍布在汴京城里的各个角落,也分布到外地了。“这件事情,我会跟爹爹说,让爹爹吩咐江南那边官员做好防干旱的准备。”

    掌柜的叹道:“希望我们是白担心了。”

    “你让他们统计下整个汴京城有多少只鸡鸭鹅。”赵旸担心江南那边因为干旱,又引发蝗灾,得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他想到了上辈子看到的一个新闻,隔壁国家闹蝗灾,闹得非常严重,华夏送了十万只鸡鸭去了隔壁国家,完美地解决了隔壁国家的蝗灾,也防止了隔壁国家的蝗灾蔓延到华夏。“让江南那边的记者也统计江南的鸡鸭鹅。”

    曹许疑惑地问道:“三哥儿,你统计鸡鸭鹅做什么?”

    “用来对付蝗灾。”如果江南那边真的发生了蝗灾,赵旸准备送几万只或者十万只鸡鸭鹅过去。

    第54章

    汴京城外的田间, 宋仁宗和曹皇后带着满朝的大臣们,还有太学的学子们插秧。

    宋仁宗和曹皇后插秧的动作非常熟练,并且非常标准, 毕竟他们每年春耕都会来下田插秧。

    见有些大臣插秧插的不好, 宋仁宗和曹皇后会毫不客气地把他们训斥一顿,让他们好好地插。

    插秧插的好不好关乎着收成, 一点都不能马虎。

    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是不屑做农事, 觉得他们是读书人,怎么能下田插秧, 但是当他们见到高高在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穿着麻布衣服,弓|着|腰认认真真地插秧,他们心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从来没有在家下过田插过秧, 也没有种过菜。但是, 自从上了太学, 他们就开始学习种地种菜。

    在太学里种地种菜的时候, 他们发现平时经常吃的菜种起来居然这么辛苦。不仅如此, 还非常不简单。

    虽然《悯农》里说粒粒皆辛苦,但是他们并没有体验过,并不知道到底有多辛苦, 但是自从种地种菜后, 他们终于体会到。

    原本以为种地种菜已经很辛苦了, 没想到下田插秧更辛苦。

    苏轼和苏辙俩,一边非常认真地插秧, 一边小声地讨论着:“哥, 我现在终于体会到《悯农》里的辛苦了。”

    “这才只是辛苦中的一小部分。”弓|着腰弓了一会儿, 苏轼有些受不了了, 站起身捶了捶自己的腰, “等插好秧苗,农民们还要除草、除虫。还要灌水,不能让秧苗被干死。等稻穗成熟,还要割稻子。等割好,还要打稻子,非常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