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2 / 2)

    “和孝皇姐的苦衷,朕也清楚。”今上叹了口气道:“顾老国公一共就两子,长子无嗣而终,次子因尚和孝皇姐而不能出仕。顾文俊是和孝皇姐的独子,当年因为静平的横插一脚,这孩子也没法去科考,否则以他的学识,即便不能像你兄弟那样中了一甲,但上个第二甲和第三甲也是没问题的。”

    林密妍也跟着点点头。

    古时候的科举可不像里写的那样容易,将三甲的人数都加起来,也不过录取四百人不到。况且这还不像现代高考那样,是固定在一个年龄层上的考生同台竞争。像林如海那样的二十岁探花都是几代难出的稀罕人物,因此在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读书人,都像《范进中举》里的那位老童生一样,耗到四五十岁都不一定能登高及第。

    更别提宁荣两国公府加上王史两家,穷尽所有手段,也不过是在五代里出了一个中举的贾敬。

    荣国府二房的贾政自喻为读书人,可他到是靠着老子给他捐的官出仕,比不得贾敬更理直气壮。

    也无怪乎静平公主下嫁后,顾家上下都欲哭无泪。

    人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读书苗子,就因为一个不受宠的公主,而失去了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文俊又怎么可能跟静平公主夫妻和睦,相敬如宾?

    对于一个有抱负,同时也要继承宗子之位的儿郎而言,放弃理想还不是最痛苦的。更痛苦的事情在于婚后,顾文俊还要看着一把年纪的母亲为他四处奔波,族里的老人们更是明里暗里地讽刺他们父子都是吃软饭的懦弱货,甚至还动了让嫡系过继儿子的念头,差点把和孝长公主气了个半死。

    可怜和孝长公主那么骄傲的人,为了顾文俊是头发也白了,面容也苍老了,今天上午更是拉了季贵太嫔跪在林密妍面前,声泪俱下地低声哀求了一番,弄得林密妍也很不是滋味,最后只能帮着她们跟今上谈谈。

    “我知道陛下的为难之处。皇家的脸面是肯定要顾着的,但是顾家那样儿,和孝长公主已是独木难支。”林密妍一针见血道:“眼下,和孝长公主能强撑着为顾文俊抬门户,可她百年后又该如何?不是臣妾偏心或有意贬低静平,换作是静亭、静宁,甚至静安嫁入顾家,我都不用担心她们撑不起顾家的门楣,可静平呢?她这些年做的事即便有和孝长公主在上头压着,可宫里宫外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如果顾家和皇室的情分真的就在此断了,那先帝下嫁和孝长公主的政治意义便烟消云散。”

    “但总不能真的让顾文俊纳了妾。”今上皱眉道:“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其余的公主又该如何?几个长公主倒还好,可静亭她们的夫家肯定会为此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