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1 / 2)

第一帝姬 时朗 1029 字 8个月前

赵清毓第一次知道“围魏救赵”还可以这么用,她也没想到窦啸这么自信。虽然窦啸误会了,但她也没解释,只道:“没事便一起多玩玩,她在府中无聊的很。”

    “行,我等下便去府上找她。”

    “嗯。”

    送走了窦应德和窦啸爷孙俩,赵清毓便去找景元帝。

    养心殿内,赵清毓又跟景元帝商量起汇武堂一事。

    “爹,设立汇武堂之前,我想做一件事。”

    景元帝好奇问道:“何事?”

    “核查在册官员,核对俸禄发放情况。”

    景元帝有些摸不着头脑,“核查这些做什么?朝廷的俸禄都是按照建国以来的官职发放的,发下的俸禄只会少不会多,不会存在贪吞了的情况。”

    赵清毓听景元帝这么一说,便知道她误会自己的意思,于是解释道:“我不是担心谁吞了俸禄,而是准备大刀阔斧的改制官制。”

    随后赵清毓又细细的解释一番,比如一个县衙,有知县、县丞、主簿等,而其中副职多分为左右两职,是否有必要,如此官职冗余,在职官员多庸庸无为,懒散成性,浪费朝廷库银,又能借权行事,导致官场一片庸散之气。

    从地方州府到京都,赵清毓想拨出无需的官职,或者是有职无品,减少官场官职冗杂,尤其是针对文臣,若一个人能做好,为什么要花钱养两个人?

    赵清毓在清除官职腐朽,也在为武臣谋路。

    让科考更艰难,优中择优,再缩减职位,对比之后,老百姓便不会只执着于读书入仕,以武入仕便会成为一种选择。

    到那时,大恒便可以以武强国。

    当然,文臣的压制不能太长,为君者,为国者,皆不能滋养一方势力,让一方势力独大。武臣独大对朝廷的威胁要比文臣威胁严重的多,所以,文武之间,得有个度,不可衡越。

    这个度,可能需要赵清毓花一辈子去摸索。

    而眼下的,便是要打压已经一家独大多年的文臣,扶持孱弱武臣,平衡朝堂。

    赵清毓细细的同景元帝讲解着自己的想法以及可能带来的结果,而景元帝是个心大的,直接让赵清毓放开手大干一场,自己为她兜底。

    官制改革一事涉及范围太广,牵扯人选太多,不能冒进,只能缓缓取之。

    当前最好的法子,便是考核,用考核的法子筛选掉那些庸官。至于考核的事,赵清毓则是让景元帝放出风,让吏部去商议,她想要的便是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无暇关注汇武堂之事。

    大约是被景元帝斥责过几次,吏部这次办事速度很快,只是照搬旧例,让景元帝又是一顿斥责。景元帝不愿再同吏部老油条兜圈子,直接告诉吏部尚书考核为了选优,缩减冗官,若吏部再拿不出方案,那么他便拿吏部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