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字字清晰,铿锵有力地回答:“回娘娘,剔骨还母的,说的是莲花童子哪吒。”
皇后从容地看着宝鸾,神情虽然平静,眼神却透着不怒自威的气势。寻常人在这样的注视下,早已腿软跪地。
像钉在地上的一竿枪,宝鸾站得笔直,羊脂白玉般柔细的面庞上,是前所未有的倔强。
皇后道:“好,你很好。”
宝鸾迎上皇后的视线,她恭敬道:“多谢娘娘夸赞。”
皇后扶了扶鬓边的簪花,似笑非笑地掸掸袖上不存在的灰尘。贵夫人们和女官们心头一紧,有殃及池鱼的担忧。
熟悉皇后的人都知道,这是皇后大怒前才有的征兆。
突然女官若英开口道:“娘娘,听说世间有神迹,孝心至诚者,可见神迹。有人曾在西北一带见过神迹,公主至纯至孝,不如让公主前去西北寻神迹,为陛下祈福,为娘娘祈福,为太上皇祈福。”
“西北?”皇后不在乎宝鸾去哪,她只想让这个不知好歹不懂感恩的人从眼前消失,远远地走开。
永安宫可以有像猫儿狗儿一样讨人喜欢的假凤,但不会有不知进退不知天高地厚的三公主。
皇后一言定下宝鸾的命运,夫人们出宫后将话传开,言辞之间,有几分同情宝鸾,亦有几分“果然如此”的得意。
这场变相的放逐,并未引起太多人的震惊。
自偷龙转凤的事情出来后,三公主虽然有圣人的包容与荣宠,但很多人仍暗自观望。
天子的荣封,除却恩宠外,可以说是为了昭显仁德,也可以说是为了保有皇家体面。天子恩封三公主时,皇后没有说过一句阻拦的话,如今要赶公主出京,也没有剥夺她的封号与汤邑。
自始至终,皇后都是位仁慈的娘娘,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三公主,这位曾经混淆皇室血脉的假凤,她离开长安,此行可能一去不回。远行途中,意外太多了,就算护卫拦得住强盗,也拦不住风寒或时疫,这些都是让人命丧黄泉的好办法。
皇后在晚膳时同圣人说起宝鸾出行的事。
话是圣人先问的,圣人问:“听说你想让小善离京祈福?”
皇后为圣人布菜,不动声色道:“陛下若舍不得,那就让融融去,寻求神迹祈福之事,融融肯定很乐意。”
圣人沉吟片刻,继而道:“让小善去吧。”
皇后有些惊讶圣人竟如此轻巧地答应,本准备许多话劝诫,这就不必说。
那是个没有根,犹如浮萍一般偶然飘进永安宫的人,待在宫里原就不合适。哪怕她没有说那几句胆大包天的话,放她出去也是应该的。
皇后刚要提起另一件事,圣人唤了声“皇后”。他唤“皇后”时,皇后的心总会不由自主慢上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