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松摇头,“哪里那么容易,宋家还有几个亲近的人家,他们买去了四亩多田地,咱们只得一块离自家的地近的旱地,不过还好够大,刚好是一亩,要五吊钱。”
“比于大叔家卖得贵些,不过一亩旱地一年产出的粮食,若没天灾,折算下来也将近一吊钱,倒也还成。”杨稔心中盘算着。
“于大叔家卖的那块地不如这块肥,且这还是挨着咱们家的,也是我下手快,爹说这个价买下来不会亏,我就没讲价,赶紧同意,否则那里还有一家也想买,只是觉得要价高了,在犹豫,咱们与宋家没什么联系,怕抢不过来,差点就白跑一趟了。”
村里买田地可谓是争分夺秒呢,他爹当初能抢下好几亩田地可真不容易。
“不管怎样,咱们如今也就是有七亩多的田地了,七亩八分,差两亩多就是十亩了,十亩以上的田地,光靠收成就能存一些银钱了呢。”想想就觉着高兴。
“存银就不到五十两了,手里不够五十两,送小景念书总觉着悬,幸而三月底,家里又能卖十几只兔子出去,存银又多了。”陈如松跟媳妇碎碎念。
杨稔跟着点头,养兔子卖,算是家里最大的收入了,基本一年能有十几两;之后是田地产出,正常收成的话,一年产的粮食折算下来是六两左右,除去吃,存得下二两多。
然后是两头猪,二三两左右;然后是自己闲时绣帕子荷包,一年能有二两左右,不过这基本都用来吃了,每月买几次肉,还有买一些糕点吃食,或者杂七杂八的东西,基本没什么存下。
再之后是几只鸡,一年下来除去吃了的,还有人情往来,存下几百文钱。
一年好的能存十几二十两,不好的十两左右,其实也不必慌了,慢慢挣更多便是。
杨稔便将话题转移到院子里的两颗果树上,“今年两个果树要结果了,去年稀少,今年彻底长成了,能得些自家种的枣子和石榴吃了。”
“是啊,这几年总是爹娘送些给咱们,等今年果子成熟便是咱们送了。”他爹娘和媳妇爹娘知道他们家果树没结果,这几年果树结果了就都会送一些来,陈如松一直记在心里。
如今是三月中旬,昨日下了场雷雨,今早杨稔就约着惠娘一起去捡雷公菌。
雨后的雷公菌最是肥美,更有些晶莹剔透的,令人心动,每年有雷公菌的时候,杨稔都会抽空去捡。
这几年,因为是邻居,两人的丈夫又是好友,杨稔与惠娘的关系算是非常好了,基本去哪里都是约着的,约着一起去赶集,约着一起去干活。
惠娘虽然之前对于自家养婆婆的事很不忿,可事成定局后,惠娘便不再抱怨了,用心的生活着,婆婆虽常常生病,可不生病时也帮着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个老人帮着,到底比她跟她男人两个年轻人扛起这个家要好,只是丈夫酗酒让她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