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2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1056 字 6个月前

    因着他们的县城是隶属府城管辖,是以县城是较为繁华的,私塾不下十个,打听第一家私塾时,陈如松惊喜的发现,这儿的束脩比镇上还少,当然是指如今的束脩,第一家收费是五百文一月,也是经过灾后涨过束脩的,基本也都是涨了一倍,这次蝗灾却没涨,也没听说要涨。

    第二家比上一家高一些,要五百五十文,因为这位先生教出了三位秀才,而第一家是教出了两位。

    陈如松一个个地打听过去,打算将各个私塾的信息都记下,回去与媳妇商量儿子的去处。

    将县城所有私塾打听了一遍,陈如松发现,私塾收的束脩都是按照教出了几个秀才老爷来定的,县城唯一一家教出了举人的私塾,要一两银钱。

    买了所需物品后,陈如松回了家。

    不等媳妇提问,他便直接说出媳妇想听的,“县城十多家私塾,不过有几家是童生开的,我便没去打听,没道理在镇上进的是秀才开的私塾,去县城反而还不如了。”

    接着又道:“秀才开的私塾有七家,第一家教出了一个举人五个秀才,二十几个童生,是县城私塾中第一好的,束脩一两银钱,第二家教出四个秀才,十几个童生,束脩六百文,第三家教出三个秀才,十来个童生,束脩五百五十文,

    第四家也教出三个秀才,童生七八个,一样的束脩,第五家教出一个秀才,但童生教出了十几个,是以束脩是四百八十文,第六家教出五个童生,束脩四百文,第七家也只教出了三个童生,束脩是四百文。”

    陈如松已经将私塾的信息写在纸上,顺序也给排好了,边说边给杨稔看。

    “秀才教出了举人老爷,这第一家可真厉害。”杨稔完全被第一家的条件给吸引住了。

    “我得知时也惊讶,只不过咱们如今先放过这个,瞧瞧下面的,小景还小,我打听过了,如今那第一家私塾收的大多是童生,他们是为了考秀才的,咱们儿子才刚刚开始学,进去也未必好。”这是陈如松的真实想法。

    纸上的字杨稔基本认识,能看懂写的内容,纠结一番,杨稔选中了第三家,“一样的束脩,这家教出的童生比后一家教出的童生多。”

    “第二家也不错,教出了四个秀才呢。”陈如松也看中了的第三家,只是第二家他也觉着也好。

    “那这两家都再瞧瞧。”杨稔也纠结。

    “好,如今县城私塾的束脩竟比镇上少了。”

    “也是幸好,要是县城的私塾比镇上还高,咱们都要送不起儿子念书了。”一年就十几两,算上笔墨纸砚要的银钱,估计要十五两左右,如今家里又没进项,若是一直这样,自家如今的存银只有四十多两,两三年就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