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2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1013 字 8个月前

    今日还需磨粉,之后的日子就只要做好第二日热了去卖就好,陈如松便多磨了些粉,多做一些米糕,明日也能多卖些。

    年集这些日子,累人,可每日能挣上一两多,粮食的成本没算,因为还是自家的粮食,卖到明年夏季不成问题,是以忙也高兴。

    卖上十来日,家里又能多十两银钱,这银钱也不难挣,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卖米糕挣钱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如今越来越多人卖了,若不是自家的口味还不错分量也大,怕就不好卖了。

    在自家男人卖米糕时,杨稔带着孩子,心里也在思索别的挣钱的法子。

    养兔子至多只能一年挣个十几两,一只兔子也只能养到五六斤,三十文一斤也就一百多文,母兔子要养上七八只,让它们生小兔子,十只才一两多银钱,养上几十只才几两银钱,一年卖两次,一年也就不到二十两,再多的是不能的。

    一年挣十几两,只在乡下过日子能过得滋润极了,可要供读书人就有些捉襟见肘。

    若是米糕的味道被别的摊子比下去,分量也更多,就不能多挣银钱了,这样一来,就得想别的生计了,米糕只要做得味道好,好卖,但也容易被别人抢生意。

    只是法子还没想出,杨稔转而操心起兔子来,过年要在陈家村,兔子可不好带。

    来县城前,卖了一次兔子,总共留了七只母兔两只公兔,来县城后又配了一次种,七只母兔们生了几十只小兔子,如今才不到两个月大,带回去的话要吹两三刻钟的冷风,还是在驴车上,便是用布捂着,只怕也不好。

    这日陈如松回来,杨稔就跟他说了这事。

    “这几日忙,没想到这上面,这兔子确实有些麻烦,若是不带,每日来喂是不成的,可带也带不了这几十只的兔子。”陈如松微皱着眉头。

    “不若卖了吧,我瞧着年集上也是有卖小兔子的,只是不知是怎么卖的。”不好带,也不好留,还不如就卖了,总比冻死饿死强,这也不好托邻居帮忙。

    “我明日去问问,若是不亏就卖掉,都一斤半重了,没有五十文都是亏的。”养兔子也不是件易事,家里几十只都是小心翼翼呵护着养大的,卖便宜了他不舍得。

    杨稔觉得一只活兔子,也不会便宜到哪去,“应当是有的,如今是年集,兔子的价钱不会低到哪去。”

    “但愿如此。”

    次日一早,父子俩接着去卖米糕,陈如松也打听到了小兔子的价钱,一斤左右四十文,再大一些的一斤半左右的要六十文,比他在猎户那买贵不少,不过这只是初问的卖价,还能还价,应当就是小的三十几文左右,大一些的五十多文。

    还算符合自己的预期,能卖,第二日,摊子就分了两块,一边卖兔子一边卖米糕。

    又卖米糕又卖兔子,父子俩忙得不可开交,陈如松心里也得庆幸,还好听媳妇的,将磨粉这项交给磨坊了,否则这些日子怕累得不成样。

    原本是想早些回去过年,可年集实在热闹,一日能挣三日的银钱,五十多只兔子几日就卖完了,得了二两多银钱,在年集上米糕也很好卖,夫妻俩都不太舍得放过,一直卖到腊月二十七才收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