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桌菜,就准备了六只鸡六条鱼,猪肉是五十斤,怕菜不够特意多买的,一桌八斤多的猪肉不会不够的,素菜也是备足了的,菜可以多,绝不能少。
鸡和鱼都还没杀,杨稔也不敢杀,陈大嫂和牛嫂子亦是。
在厨房忙活了一阵,搭着第二趟驴车的杨家人到了。
杨母带着几个儿媳来帮女儿的忙。
看着厨房这多的肉,杨母问道:“这肉买的够多的,有多少人?”
“应当不到五十人,一桌八个人,准备六桌菜。”
“那这菜多了,多出不少。”杨母提醒道。
“就是要备多一些,大家都馋肉,到时吃光了怕县城的人笑话他们。”夫妻俩确实是为亲人考虑,县城的人看乡下总是带着瞧不起的眼光,要是菜都被吃个精光,怕是会被县城的人嘲笑。
杨母不太赞同,“再多的肉也不够他们吃的,还以为你们这样阔绰是在县城发了财。”
“到时也不会一下子全端去了,两个孩子的周岁宴,菜色丰盛一些也是常理。”
女儿心里有数,杨母就不再说什么,帮着干活。
这会她娘在,杨稔正好有个问题要问,“两个孩子是分开抓周还是一块呢?”
虽然自家男人是说一块抓周,可杨稔还是有些犹豫的,两个孩子一块抓周,男孩女孩的东西都要放,就怕他们拿错了,男孩拿了女孩的,比如首饰胭脂什么的,女孩拿了男孩的,什么匕首弓箭之类,那就不好了。
“自然是一块,周岁宴都是一块办的,到时两个孩子一人一边,女孩的东西放康康那边,男孩的东西放壮壮那边,中间放男孩女孩都能拿的东西,不会拿错的。”杨母一眼就知道女儿在愁什么。
“也是,怎么我就没想明白,真是的。”杨稔有些懊恼。
第三四趟是一些来往密切的亲戚和几个族老,接完人,县城受邀的人也到了,准备准备就能抓周了。
饭菜也已准备好,四个弟妹和陈大嫂牛嫂子杨母还有自己八个人准备,都不够忙的。
抓周的东西一个个摆好,夫妻俩一人抱一个孩子站在两边,将孩子放上去。
壮壮还没明白什么意思,他的妹妹已经先拿了东西,是一支精致的银簪。
康康拿到银簪,就往娘这边送,“凉,凉。”
女儿到自己身边,杨稔伸手接银簪,但康康没有放手,拿在手里把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