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1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1025 字 8个月前

在酒席前一日,一家人回到陈家村就行。

    陈家村的村长和几位族老将酒席操办得十分重大,毕竟整个陈家村的人都要来,还有一些与陈氏往来亲密的,这酒席可不就盛大了。

    而考中秀才中的一等,廪生,也确实该隆重,便是日后考不中举人,也还有别的法子和门路比如今更能耐,不会只是个普通秀才。

    这一场酒席收到的礼钱,有六十多两,应当与办酒席的花销齐平,或许还多一些,陈如松想着不如就留在族里,村长和三位族老操劳酒席,席面很过得去,也是尽了心意。

    不过话一开头就被拒绝了,大族老强硬道:“这是给小景的礼钱,你帮小景收着就好,是用在小景身上的,你不能做主。”

    陈如松回道:“小景知道也会同意这礼钱给族里的。”

    村长赶紧推着陈如松走,嘴上说道:“如松,你可别捣乱了,礼钱礼钱,谁的礼钱就给谁,这酒席剩下的事情都交给我们,你带着小景回去吧,让小景安安心心多看看书,要是考个举人出来,就是对族里最大的帮助了,这点钱,在族里也翻不出什么水花。”

    陈如松被迫与三位族老告辞,看着实在是没有自家帮忙的地,就听话的带着媳妇和孩子回了县城。

    昨日回来,已经跟老宅、二房还有杨家聊了许久,今日也不用说什么。

    回到县城,陈如松照常载客,小景要等十月初旬才入府学,一家人就打算九月中旬再搬到府城,如今是先把家里的东西慢慢运过去。

    自家在府城住了这么些年,东西早就有好几车,得慢慢运,有些不要紧的还得放到老家去,壮壮的私塾也需先打听好,等一搬去就能进私塾念书。

    而杨稔还有个问题是娘家还没解决,陈如松在家时,杨稔就赶紧跟他说,希望他能出个主意。

    去了府城,娘家这边就鞭长莫及,发生了什么也许好些时日都不知晓,夫家大房二十亩田地能过得很好,二房也有好几亩自己的田地,口粮够,还租了自家的田地,也是好过的。

    说实话,媳妇娘家,陈如松还真想不出个好主意,能怎么帮呢,“不若咱们这卖米糕的营生告诉他们?”

    可到底是一个人就能做的事,媳妇有五个弟弟,帮哪个都不好。

    这倒是,米糕如今不好卖,一月有一两多银钱,但对于娘家来说,已是很好了,二弟在饭馆当小二,一年也就二两多,卖米糕两个月就有。

    “我告诉爹娘,让他们拿主意。”显然,杨稔也想到了自己有五个弟弟,这卖米糕只是一个人就行。

    娘家的事就先这样解决,等自家男人送二弟回去时就顺便跟二老说这事,日后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