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2 / 2)

    小丫鬟重重点头:“您也见到了呢!只是您当时大概醉了,见着孟公子的脸也没记住呢!”

    有那么醉吗?不至于吧。孟岚追问道:“那孟公子的长相到底如何?你可能说出来?”

    怎么小姐也问和孟公子侍从一样的问题啊。

    小丫鬟既纳闷, 又有些不好意思, 她摇摇头道:“我说不出来,只觉得俊。”

    孟岚有些失望, 回过神来后暗自嘲笑自己,栾昇现在是什么身份地位, 岂会在西北边陲窝这么长的日子,就为了找她?她虽然没接触过朝堂,可也知道,若栾昇真这么做了, 那其他臣子怕是要纷纷进谏,骂他是个昏君。

    还真如孟岚所料,栾昇回了汴京后, 确实遇见的是这么一个盛大的场面。

    哪怕朝中的事都被陈太傅打理的妥妥当当, 要紧事也都被送到了栾昇手中,一一做了批复,但许多朝臣还是揪住新帝无故离京不放, 一定要他给个说法。

    栾昇连夜回京,还来不及疏解车马劳顿,便赶着时间,上了当日的早朝。

    陪他从困顿中熬过来的手下大多是武将,除了陈太傅以外,文臣屈指可数。

    陈太傅如今身为首辅,文臣之首,威望极大。尤其是他拼命救出了栾昇,又尽心尽力辅佐栾昇正国本、归帝位,深孚众望,在朝臣中已然是斗重山齐的存在。

    可就算是陈太傅在,也压不住朝中蔓延开的焦躁风气。

    趁栾昇离京,有人撰写誊抄新帝“三过”,在朝中、民间广为传播,一时间人心动荡。

    一过为登基数月,绝口不提娶妻立后之事,未能给皇家开枝散叶,不孝先祖。二过为心无仁善,手刃同宗叔父,太过残酷冷血。三过为懈怠政事,离京数日不归,心无天下百姓,并非明君。

    栾昇在西北大营接到心腹送来书信时便明白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分明是想趁着他根基不稳的时候,让朝中文臣以言代剑,动摇国本。

    鞑靼之流没有这个能力拉拢大邺朝的文臣,所以必然是朝廷内的人暗地里使了手段。

    栾昇上朝时一一扫过臣子的面容,大多数武将忿忿不平,那是一路追随他的心腹,一半的文臣面有怒意,那是真的接受了他所谓“三过”的直臣。剩下的臣子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神色平静,看不出来悲喜,似乎近日愈演愈烈的问过之风与他们无关。

    大臣们看着皇上施施然地将大家都打量了一遍,随即靠在龙椅上,坠了肩膀,一副放松的模样,心里都暗自犯嘀咕。

    皇上肯定是知道朝中风波的,可他气定神闲,除了因为奔波使发髻有丝凌乱外,与往日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