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宫中还特派了教习嬷嬷前来府中教导礼仪之事。因着先前钦天监一事在宫中传开,教习嬷嬷对眼前这位陵王妃可有些畏惧。毕竟陵王殿下先前亲自到访星象殿一事已然传开了,这位王妃可有些来头,办不好差事,那是要掉脑袋的。
早先宫中就曾有流言称,这位陵王妃手段高明,蓄意勾引陵王殿下,教习嬷嬷原本半信半疑,待到侯府之后,真见了沈疏嫣冰肌玉肤、環姿艳逸的样子时,对流言倒真有几分确信了。
*
程府那头,自是已经一口回绝了程宁的婚事。相爷本就对杨焕印象不佳,程宁到底是相府嫡女身份,京中尚有大把门第相当之人,将程宁留在上京结交京中权贵,总比远嫁北疆要来得有用的多。
程宁不知此事其中的曲折离奇,但也能猜到沈疏嫣定是费了一番气力的。故而她解了禁足之后,亲自登了三次沈府大门,以示感谢,但阿嫣都忙于婚事,不得空与她长谈,两人只约了年前再抽空一道去天川楼饮茶。
杨焕被程府拒了婚事,也全然不觉什么,转头便又登了永安侯府的大门,口口声声说要求娶沈家二小姐。
然沈良辅竟是连侯府大门都没让他踏进。
阿瑶虽做了错事,但毕竟还是沈家的亲生女儿,自小在身边养大的,真要把她嫁到北疆那等苦寒之地,沈良辅还是于心不忍的。且事情始末均已解释清楚,两人素不相识,也并无感情,杨焕此人,在沈良辅看来人品不佳,绝非良婿之选。
沈疏瑶尚被关在祠堂罚跪,沈良辅一面回绝了杨焕的提亲,一面着人留意打听着合适的夫婿人选,最终相中了原州刺史府陈家的二公子。原州离上京不远,可谓是个富庶之地,原州刺史陈大人为官清廉,只是那位二公子乃庶出。
沈良辅和陈大人是旧交,原先也为沈疏瑶留意过他家嫡出的大公子,但那时沈疏瑶心气比天高,看不上远离上京的原州陈家,后来那位大公子便另娶贤妻。没想到,如今她还是嫁的原州陈家,只是换成了府上庶出的二公子。
自己作没的婚事,怪谁也是无用。
沈疏瑶得知这桩婚事的时候,自是不愿,在祠堂里跪着哭也哭过,闹也闹过,总之她能想出的法子都用上了。可如今梅姨娘已不在府上,沈良辅也无闲心管她,她又是戴罪之身,何人会再护她?
祠堂的动静闹得着实有些大了,听守卫说祠堂的门都快被她拍烂了,沈疏嫣心疼祠堂的那扇大门,那可是上好的黄花梨木做成的,沈疏瑶那死丫头真要是日日绝食,滴水不进,哪有劲儿拍烂那两扇大门。
于是,为了那两扇金丝楠木大门,沈疏嫣只好抽空去了一趟祠堂,将远嫁原州的利害关系都和沈疏瑶分析了一遍。沈疏嫣言之凿凿,称原州陈家,北疆杨家,还有城外静心庵,三个地方任其选择。
此言一出,果然将沈疏瑶吓住了,父亲没有一口应下杨焕的婚事,已是对她网开一面,若她再这么闹下去,把原州陈家的婚事耽搁了,她恐怕就真要去北疆了。
还有城外偏僻简陋的静心庵,沈疏嫣有父亲庇护,去哪都回得来,她当然敢孤注一掷。可若是换成她去,恐怕下半辈子真要长居庵中,削发为尼了。
故而沈疏嫣跑了这一趟之后,祠堂那边便静下来了。沈疏瑶罚跪了半个多月,也因婚期将近而被提前放了出来。
沈良辅和陈家商议的婚期在年前,早些把沈疏瑶嫁出去,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沈家本就子嗣不丰,年后两个女儿都要出嫁,嫡子沈昀年尚未回京。经过前几日那么一闹,沈良辅心中凉了大截,鬓上都多了几道白发,好在阿嫣的婚事已提上日程,沈府上下均沉浸在一片喜意之中。
女儿即将出嫁,身为父亲的只能默默感慨。看着阿嫣日日喜上眉梢的样子,沈良辅默默转身进了书房,亲自提笔修书一封,派人送去了凉州,亲自追问沈昀年回京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