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2 / 2)

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晏闲 1051 字 11个月前

    什么?血枯症?!

    正在把脉的范阳城名医暗吃一惊。

    贵人的脉象分明为血虚肝亢,服两剂药便可调理过来——何来的血枯症一说?

    这位余姓郎中心思急转,想是宫廷御医下的诊断,那么……便是自己医术不精没诊出来?

    为保周全,他斗胆询问贵人娘娘正在服用的药方,接在手内览过,果然是缓解血枯症的方子。

    这张方子若被无病之人服用,日积月累反而会吐血成痨病,到时便连神仙也难救了。

    由此可见,贵人娘娘的确是身患重症啊,那血枯症与血虚肝阳原有些近似,坊间得此病者罕有,他接触的病例不多,一时没诊治出来,也是有的。

    余郎中不由冷汗浃背,幸好方才没有乱说话,不然可就是掉脑袋的罪过。

    他起身向皇帝与帘帐方向深躬,惭愧摇头道:“草民无能,请陛下恕罪。”

    皇帝心里咯噔一下,不甘心,又请下一位医士进来。

    正巧这名郎中认得名医余清明,暗忖连余神医都治不好的病,我如何能治?

    等他忐忑地号过脉象后,发现只是气血不足之症,寻常开个方子便可。

    然而若真如此简单,余清明岂会不治?他越想越觉得其中有事,于是故作为难之色,摇了摇头,告罪而退。

    接二连三,这些揭榜的郎中,要么怯于皇家威严,要么被同行的神情所误,要么是发现帷帐中的贵人露出帕子的指尖,玉柔雪白,哪里像太皇太妃的年龄?便胡乱猜想这莫不是一桩宫闱秘辛?不敢掺和,纷纷都说治不了。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待最后一位医士也请罪离去,皇帝终于按捺不住,抬脚踹翻太师椅。

    “应征的都是庸医不成!再给朕去找,朕就不信普天之下无人治得!”

    “皇帝。”

    宣明珠挑开青纱帘幔,温和地看着他,“姑姑早就知道了。”

    当年父皇为母后治病的阵势又如何,也曾张皇榜,也曾寻奇药,可母后还是离她而去了。

    她之所以同意兴师动众地贴出这张皇榜,一则为全皇帝的孝心,二则,也是她自己抱有的最后一点希望。

    若是能活,谁愿意死。

    她最舍不得小宝鸦了。

    现下,终于不必寄希望于虚妄。

    “记得淑娘娘那边,说的是我求医为了调理身体再得子嗣,觉得难为情,才借了她的名头。万莫走漏了风声,惊到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