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2 / 2)

    言讫,皇帝以审视的目光看向这位大晋以来最年轻的宰辅。

    脸色比元旦那日润泽了些,却犹似渡有一层清霜之色,只是并不显得病态萎靡,反而衬得他神俊骨清。

    皇帝不由便晃了下神,这样的人物若没有被皇姑姑握在手里,不知要颠倒多少上京闺阁淑女的春心。

    至于梅长生与皇姑姑的事,皇帝可是不好意思过问的,托他的福,皇帝数日都未能去翠微宫给姑母好好拜个年,就怕撞上什么场面尴尬。

    梅长生还维持着揖手之姿,楚楚的衣冠仪度,仿佛天生不知狎亵为何物。皇帝这么看着,好似与从前并无不同啊,忽而心想,皇姑姑不会再受一回委屈吧?不过话说回来,姑母由来有主张,说不准这位不苟言笑的梅大人私底下……宣长赐发觉自己的思绪跑偏了,忙的轻咳一声:

    “此事不甚急,还是那句话,中书令的位置给你留着,切以保养身体为先。三月春闱,朕有意令卿为主考,卿家才学冠绝当朝,此任非卿莫属。”

    “臣遵旨。”梅长生拱手领命,似对陛下的心思无所觉察。皇帝又为扬州事嘉奖他几语,赐他一副三公规制的海纹双玉珏,令他退了。

    梅长生出两仪殿,过朱明门与右延明门,到中书省露了一面。

    不算正式的会晤,然而长官身份所在,在值之人见到他连忙起身揖礼,口称:“下官见过阁老。”

    梅长生撩紫罗袍迈入槛内,清和的目光环视一周,颔首:“诸僚友不必多礼。”

    他望向中书侍郎狄元英,修长而冷白的手指轻捻了捻,露出此日入宫后的第一个浅笑,“狄师兄,别来无恙。”

    狄元英心头微凛,面上客气地拱手笑道:“恭喜梅大人荣升。大人为上峰,这声师兄,下官可不敢担当啊。”

    他不过在帝师座下做过半年的记名弟子,当初也是为了搏个好名,方与梅长生攀上师兄弟的交情。

    狄元英犹记得,此子当初是如何远在汝州,便设计摘了门下省江琮江阁老的乌纱帽。

    年纪轻轻,雷霆手段,又得陛下倚重,前途自不可限量。偏生自己有桩把柄在人家手里,那便是当初听闻大长公主与他休离后,他立刻上疏荐梅长生入内阁。

    这是狄元英的私心,一来当时与长公主针锋相对久了,一惯不喜她豪纵,想借此斩断她与探花才子的关系,二来拉拢他这个梅师弟,即使不能入内阁,让他也记自己一份人情。

    可惜狄元英估错了形势,梅长生与大长公主当初远不是相看两厌的内情,以至于他元旦宴上听闻陛下要擢梅长生为宰辅,第一个念头便是防着他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