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是百废待兴,但因为是前朝昏聩,又是宦官内乱又是前朝党争,再有外邦入侵,留下来的烂摊子被先帝打下来接手,真不是个好情况。
高祖先帝光是为了处理各方面的政务,内忧外患都处理得七七八八,就废去了大精力了,已经没有更多的功夫来规定礼教之类的东西。
再说高祖是个武将出身,对纸面上的文臣礼节那一套并不怎么喜欢,故而是属于不太讲究的那一类,当时臣子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紧着重要的事情来办。
最重要的是,高祖是不讲究的人,在礼仪上尤其胡来,能娶了臣子妻子,一个和离后的寡妇,还想为她遣散后宫,把正儿八经的世家出身的皇后燕氏给弄了扶珍妃上位,那就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高祖末年时候,朝廷内外都被他异常强势的态度搞得很无奈,只不过最后他走得太突然了,不然谁也说不准,一个武将出身拿捏着兵权的强势皇帝能不能就这么硬来把皇后燕氏拉下来。
所以,到了先帝时候,他占了一个“年幼”的光,再加上按着自己的方式说要守孝,众人便也不好说什么了。
他正儿八经按照嫡庶有别,好好地尊敬燕太后,又送走了珍太妃,把礼数那套东西重新捡了起来,也没有叫人祸乱朝纲或如何,那便无大碍了。
但新帝可不是这个情况了。
新帝都二十有四了,一对儿女健健康康地在膝下,虽然听闻只有昭娘娘一人有宠叫人心里颇有微词,但大家想着以后时日还长,当了皇帝便能看到更多的美人,天下佳丽尽入后宫,总不能还出一个痴情种不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要效仿先帝,也要守半孝,并且非常明确地划分出了“皇帝”的国孝和家孝区别,叫底下一个自太子时期就知道是他麾下的文臣递了折子上来,明确地区分定义,摆明了就是他自己打算这样守着。
让他们不安的是,这个国事不停,家事暂歇的说法。
大概是得了授意,好些文臣都说了类似的事情,是讲的先帝朝初年守孝时候的情况,当时先帝是怎么做的,遵守了哪些礼节,遵循的是儒家的什么规制等等。
当时朝廷上提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没反应过来,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新帝的规定比先帝那时候要宽松一些,先帝是他和先皇后上官氏一道守的,要求更严格一些,但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耽搁了国事,但先帝当时对朝廷的掌控度也挺一般,他也是忍耐了三年以后“一鸣惊人”,排除异己,将朝政全揽于手下。
新帝意思很明确,他作为人子可一个人守便是,大致内容便是不参加宴席娱乐、不进后宫、选秀可开但他不纳人、另有茹素搭棚、非国事在身则着素衣等规矩,为期三年。
其他人按照国孝的要求,把一百天的规矩完成好就行,他不做强制约束。
当时反对的人便跪下了一片,大部分都是世家的人,他们可还盘算着其他呢,哪能容许新帝一来就给个“下马威”?
卫卿珩心里恼火,但面上一点未露,坐在大殿上面无表情,把那些态度激烈和强烈反对的人全记在了心里,同时盘剥着他们背后的关系圈子,默默地观察和算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