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1 / 2)

“朝中官员家眷来接种牛痘时,臣细细盘问过他们家中的情况,他们都说已经按照朝中规定,将家中五岁到十二岁的孩童,送来了太医署。”

    王焘回话:“为了慎重起见,臣已经按三皇子的要求让他们签字画押。”

    “如今记录在册的十几位大人,都已经送了家眷来太医署,只余下监修国史姜大人一家了。”

    王焘一心想着尽快将种痘术推广下去,计划各郡派医博士进京学习种痘术前,先为京城五岁到十二岁的孩童接种牛痘。

    如此,才能在各地派人进京学习时,腾出手来。

    可是尽管有陛下圣谕,牛痘接种术进行得还是不太顺利。

    先前皇家别院失火时谣言四起,说什么降下天罚,尽管有杨公公插手皇家别院一案,证明纵火是人为,但人对鬼神总是心怀敬畏之意。

    因先前谣言已经深入人心,还是让人对接种牛痘有抵触之意。

    记录在册的十几位大人,其中监修国史姜大人,在陛下还是临淄王时便与他交好,如今更是出入兴庆殿的重臣,深得玄宗倚重。

    为了种痘术顺利进行,王焘已经派人去国公府催过,但国公府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种下牛痘苗种疸,只用出一身轻微的疹子,便能预防闻之色变的天花?

    为何想推广救人的牛痘术这么难?

    王焘为实施种痘术焦头烂额时,却不知太医署附近的巷子里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着的人,赫然是个体形有点干瘦的中年男子。

    他挑着帘子盯了一会儿太医署的动静,随从在一旁问:“小的有些不明白,十公主都亲自在身上种过牛痘,然后也接种天花苗种疸验证牛痘的确能预防天花,为何国公爷不直接将家眷送来太医署,反而让大人帮着盯梢?”

    “你懂什么,太子和三皇子同为过继到皇后娘娘名下的嫡子,若牛痘术顺利推广,三皇子便能在朝堂得到立足之地,从而威胁到太子殿下的地位。”

    干瘦男子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推广牛痘术虽已成定局,若是国公府百般推诿送家眷来接种牛痘,能让太子殿下承舅父这份情。”

    “只是,接种牛痘一事已经被陛下盯着,因此舅父才让我盯着太医署,好闻风而动,别让国公府在此事上出什么岔子……”

    原来事情竟是这般弯弯绕绕?

    国公爷这是既想讨好太子殿下,又不能违背圣命。

    随从震惊了!

    他突然明白了,为何他家大人的舅父能如此得陛下倚重,原来是深谙为官之道,时时懂得闻风而动,占尽天时地利。

    更何况他家大人身居太子中允,本就在东宫任职,不好得罪太子殿下。

    想清楚这些关节,随从拍了一下自己的榆木脑袋。

    “是小的愚笨了!”

    盯梢了半晌,太医署没什么动静,李大人要吩咐车夫离开,就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了太医署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