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道:“无妨,此事诸臣都商讨过了,非将军之错,不必挂在心上。”
???
公仪禹立刻笑道:“是啊,此事是陶姜副将有错在先。将军劳苦功高,就不必记挂了。昨日回城不还得了百姓夹道欢迎吗?将军这次立的可是大功。”
果然是公仪禹散布的消息,夹道欢迎可不是什么好事。
皇帝闻言微微诧异,道:“将军如此深受百姓爱戴,实乃我大魏之福,看来朕还真得好好奖赏将军。将军想要什么?”
贺匀的眼角抽了抽,忙道:“臣不敢,臣什么都不要。”
皇帝道:“将军怎得如此客气?此次有功,该赏。”
“此次乌甲损失过大,臣自知失职,陛下不作处罚臣已是愧疚难当,千万别再折煞臣了。不过,臣倒确实有一事要奏。”
皇帝问道:“何事?”
“此次与日照一战,我军吃了不少的亏。臣思虑良久,觉得大魏的车马兵炮都有必要做一些改良,并且还需要制造一些更加先进的新武器。这是个大工程,须得先寻找技艺高超的技师,再投入原料大量制作。不知陛下怎么看?”
皇帝似乎有些为难:“将军所说倒的确有理,只是目前乌甲与赤甲都要招募新兵,还要继续制作火器,恐难以支撑。”
贺匀道:“招募新兵之事臣与大统领同时进行,倒是暂时不需要太多的物资。制作火器与精进军备也并不冲突啊。”
一武官出列道:“将军有所不知,东南军舰损毁十分严重,要重新制造耗资很大。”
贺匀道:“臣正想说呢,赤甲的军舰也需要改良,不如一齐进行吧,还可以节省些支出。渤海国与日照的赔款也是一笔巨大的钱财,陛下若是担心国库不够充盈,也可以从赔款里拨一些。”
殿内沉默了一瞬。贺匀看出了端倪,问道:“难道还有其他事?”
一文官答道:“将军回朝之前,各位大人曾商议过,想在晋阳城中建一座神坛。此工程也很浩大,因此国库恐怕真的无法供应。”
贺匀奇怪道:“神坛?以往祭天都是前往东岳,怎得突然要在城中建神坛了?”
“正是因为如此,前几日陛下前往东岳封禅,见泰山脚下聚集了许多民众。这两年大魏颇多天灾人祸,百姓心中难免有所担忧,掌谕大人便建议若是能在皇城设下神坛,方可稳定民心。”
贺匀盯着公仪禹:“掌谕所说我倒是可以理解,可我觉得不妥。”
公仪禹也转过来,直直对上了贺匀的目光,道:“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