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然吧。”
“请居士不吝赐教!”
“地方新法之考较,论官迹还是论民意?梁成业大肆妄为,依据的便是这一纸求财之法,那他错在何处?只字之差,其意千里啊!”
杨慎行无法反驳,他对新政并非毫无更改,对端王的妥协就体现在这官员考较之上,虞山居士,一眼便看出了其中关键。
“相比起你,老朽更怨恨高自修,为何在临死前没有找好衣钵,继承这新法之志,反而让你以此博出这一条晋升路,成为加重天下苦难的恶法,既然如此,不如就让它埋没于历史长河,到此为止吧!”
“好,好,好!居士,你承认了,云州之乱果然是你乐见其成的?有可为却不为,你可当得起这千人敬仰之名号?”
“长痛不如短痛,老夫愧疚于云州百姓,却无愧于心!”
“虞山居士,你当知道我是谁,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今日我还能好言好语相劝,否则……”
“请杨大人赐教,虞山书院之人,从不畏惧流血牺牲。”
……
杨慎行想到这里,脸皮不由抽动,“老匹夫!”
“外祖。”方瑾玉看他的脸色越来越差,担心地唤了一声。
杨慎行双手握拳,缓缓吐出三个字,“高自修……难道我不希望他还在吗?”新政之难,难于上青天,“莫不是要断送在我手里……”
“高自修?”方瑾玉听着这个名字,忽然道,“外祖,莫不是有他,这虞山居士便能通融?”
“可他已经死了。”
“那,那他的儿子可不可以?”方瑾玉急切地问。
杨慎行一怔,“你说什么?”
“高自修的儿子,高学礼,现在就在雍凉,给宁王推行新政,听那些从雍凉而来的考生说,百姓人人爱戴,纷纷为两大新法叫好,可谓成功之案例!为此他们甚至在昨夜文香楼里与云州书生争辩起来,讲述新政的好处。”
“此时当真?”
方瑾玉连忙点头:“千真万确,我亲耳所闻。”
杨慎行站起来,来回踱步,“学礼竟在雍凉?”杨慎行说完,顿时恍然,“对,他们当初是被流放在西北。”
“外祖,虞山居士不相信您,能不能看在高自修的份上,给高学礼一个机会?”
“你是说把他请过来?”
“可行吗?”
杨慎行思忖片刻,然后问:“玉儿,那些考生落脚何处?”
方瑾玉精神一振,说:“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就在福升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