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2 / 2)

拜相 秦君隐 1029 字 8个月前

    “可有褚邱与胡魁通信的证据?”

    “这恐怕不好找,我不在丞相府上伺候,碰不到这些物件儿。”

    “那还有别的主意吗?”

    “侯爷不妨以丞相之名再与胡魁通信,从他口中套话。”

    定国侯眼中隐隐流露出些许赞赏的神色,只是一瞬间便垂下眼帘掩饰去,没让谭氏察觉。

    “老夫会让人照顾好你女儿,你且等着吧,若是真如你所说能救回陛下,那你可是立了大功,不愁来日了。”

    定国侯把问出的东西交给了冯济年,后边的事就不需要他再亲力亲为了,他之所以亲自到太子府上盘问。

    无非是皇家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多少要保住最后一层遮羞布。

    等大理寺开始正正经经查案,朝堂上的风向却有些不一样了,满朝的大臣争论不休,争的无非是一个功过。

    要说此次行为有不妥之处的人那是太多太多,暂且放下罪过不提,要论功绩也不好算,宁王与安王一前一后入京,宁王先了安王一步,可安王请来了定国侯重振朝纲论先后则功在宁王,论轻重则功在安王。争论了几日,如何定夺仍然没有结论,这是都等着定国侯来决策。

    定国侯扫过殿前百官,心中不起一丝波澜,冷静道:“宁王与安王各有功劳,不分优逊,诸位也不必再争论了。老夫想问一问,是哪位大人在危难之际破出重围给两位王爷送信的?”

    安王应声道:“回叔祖父,是户部尚书陈渝靠朝廷的丝绸生意将信送出了京城,再命人百里加急送到燕州。”

    定国侯只点了点头,并未做任何评价,转头看向了宁王。

    宁王有些犹豫,他深知此事一旦说出来,薛继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舆论打压,又会遭到多少人嫉妒多少暗箭中伤。

    不过宁王也只是犹豫罢了,他是王爷,做不来替人考虑这种事。

    “回叔祖父,是户部的薛继薛大人,他寻了一位刚过身的老秀才,又命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披麻戴孝扶着棺椁混出了京城,那孩子亲手将信送到许城送到晚辈手上。”

    此言一出,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议论声纷纷不绝,起初是惊叹于薛继计策之绝妙,窃窃私语时赞叹一句。

    不过只是片刻的惊艳,随即众人都想起了一件事,薛继不是安王的人吗?怎么会给宁王送信?

    这都是碍着定国侯在上面坐着,否则就是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薛继淹死。

    这些个站了队的官员最见不得的便是吃里扒外,在他们眼中薛继便是小人,受了安王的恩惠庇护一步步登上四品官员的位置如今却胳膊肘子往外拐替宁王做事,可恼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