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陈绍与他实在是太像了,甚至比他更胜一筹,十七岁中举,十八岁金榜题名,虽不如薛继当初名列一甲,但也是二甲第一的好名次。
王衢也是薛府里的老人了,见过陈绍几回,对小小年纪就已经尖酸刻薄的陈家小少爷印象深刻,看到此处便忍不住嗤了一声:“陈少爷高中,这么千里迢迢给主子寄封信来是何意?”
薛继仍然没说话,是何意信上都写着呢。
王衢放下了第一页纸,又看起了第二页。这回是说明白了,陈家本来有个陈渝在朝中声名显赫,可偏偏都知道陈渝最看不起水莺儿和陈绍母子俩,这下好了,盯上薛继了。
薛继如今虽落魄到乾州,但外边都知道他与宁王关系非同一般,身上还佩着宁王赠予匕首,对他自然高看一眼。
陈家不例外,盯上薛继这么一星半点的关系了,想托他给宁王去一封信,求宁王牵个线,让陈绍破例同一甲考生一起入翰林院。
这就让薛继为难了,且不说他私心里对陈绍也没多少好感,就说宁王如今这个窘迫的局面已是自顾不暇,哪儿有功夫赏他薄面帮这么一个无名之辈牵线?
这信不好回。薛继当然不能接下这麻烦事儿,可若是实话实说……
他已落魄到了乾州,他头上的宁王还无权无势自顾不暇,传到江陵去,不需要十天半月,一日之内水莺儿就能帮他告知全城夫人姑娘们。
王衢也深知薛继的难处,在一旁犹豫了半天,下定决心似的说道:“主子,不如您就说已经给宁王去信了,王爷不答应您也没辙。”
薛继皱了眉,明人眼里都知道宁王此时不可能收外人来信……
算了,多少是个办法,陈绍才刚入仕,哪里接触得到这些事?
这便提笔疾书,三言两语应付了,再将信纸塞入信封,滴上蜡油封好,示意王衢让人送出去。
——
庚和二十八年秋;
薛继马马虎虎应付了父亲的来信,陈绍自然就没得到帮衬,可不得不说他运气不错,正赶上京中风云再起,六部局势日新月异的时候,他这什么也没做就给安排进了刑部。比起也许一辈子混不出头的礼部工部,这算是个不错的地方了。
要说京中此次风雨,那必然是离不开夺嫡二字。宁王一圈禁,自然而然朝臣们就认为宁王彻底失势,安王要东山再起了,那些墙头草风一刮便朝着一边去了。
六部里原先安王党被除了大半,全是宁王的人把控着,可如今天又变了,这些人又清洗了一遍。
第79章 没有多少时日了
朝中动静之大,秦衡不会不知道,可他睁一只眼闭一字眼,不只是真有心纵容,还是他有自信这局势尚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