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页(2 / 2)

    长公主回到府中,当夜就没来得及出城。

    就是这夜,祁知年带着姜七娘跑了,他现在是能早一天离开是一天,再晚一点,到了三个月,恐怕身子就不便出远门。

    既然长公主夜里没来,那便是最佳时机。

    祁知年跑了之后,饶是那些侍卫们再着急也没用,城门锁了啊!!

    祁知年防止他们回去通风报信,甚至带着他们一起跑了,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他们岂敢不听祁知年的?

    再者见祁知年这铁了心要走,他们肯定更要跟上保护他,万一祁知年出了事儿,他们才是真的没有好果子吃,要被国公爷与长公主罚死。

    姜七娘觉得带着这些侍卫们一起离开不太好,将来总会被发现的。

    祁知年本来就没想着永远离开,只是权宜之策,过阵子他还是要回来的,安慰她几句,姜七娘撑着病体,迷迷糊糊的也就听了祁知年的话。

    等到中午,长公主来山上时,发现已是人去楼空,都惊呆了。

    庄子里的下人全都被迷药给迷晕了,余下的真的是一个人也没有啊!!

    长公主还当此处遭了打劫,更是好奇是谁敢到这地界来打劫,匆匆到祁知年休息的屋子,看到他留下的信,祁知年信中说得再好听,长公主也不信,她认为祁知年一是受姜七娘的影响,二是知道祁淮被赐婚的那点子破事,气得跑了。

    她也根本不相信祁知年信中所说的“还会回来”。

    她本就被太子气得头疼,眼下更是气得心肝也在疼,她要是把祁知年给弄丢了,祁淮这个讨债儿子估计都能跟她翻脸!

    她急得甚至拍了桌子:“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找!去打听线索!并立即给国公爷去信!”

    “是!!”侍卫们立即四散着到处去找人。

    此时,祁淮离开京都已经十天,去给祁淮送消息的人,便是再快马加鞭,待到祁淮知道这件事,至少也要七八天。

    祁知年离开京都的边界后,直接走了水路。

    他知道他的身体很快就会有变化,不能颠簸,水路更适合他,黄连也如此建议。

    祁知年雇了艘大船,侍卫们天天闷在船上,就是想通风报信也没机会,好不容易放只鸽子出去吧,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飞到他们国公爷身边。

    水路行到第六天,离三个月还有几天时,祁知年的身体果然开始起了更多变化。

    水上鱼多,他们雇的船夫带了妻女也在船上,帮他们做些饭菜,靠水吃水,为了不被人抓到,祁知年全程几乎没有停靠,自然是吃鱼比较多。

    祁知年虽然不喜欢吃鱼,但是喝些鱼汤之类的,还是使得的。

    这天,船夫娘子给他们熬了一锅奶白奶白的鱼汤。

    都是新鲜的,刚钓上来的活鱼,做成的汤鲜美得很,就连姜七娘都觉得不错。

    祁知年喝了一口,却是转身就要吐,他干呕几声,又起身,走到窗边扶着窗棱干呕,姜七娘吓住,范嬷嬷更是立即问:“可是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