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1 / 2)

国家制造 千萌 1040 字 8个月前

论文是临时赶的,但内容不是,经验不是,实验数据也不是。自初中开始便参与各种实验,使他们都养成了随手记录数据和实验结果的习惯。如今不过是把笔记本上的资料整理汇集,再以论文形式写出来罢了。

    由于是军工界的技术研讨会,尽管大家并没有那么严肃,但开展时还是很正式。会场直接就在一所国家研究院内,出入有士兵把守,进入时的审核也极为严格。

    不过进入会场后,却发现内部其实很轻松,甚至有那么点儿自助餐会的意思。

    “季椽,跟我来。”李院士领着季椽去见他的好友,宋冀宁也被陈院士带走。

    两位院士的朋友,在科研界自然身份也不低,季椽和宋冀宁得以认识了不少研究院的院长和教授。待到发表会开展时,季椽和宋冀宁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新研究。

    他们在台上演说时,有人私底下问两位导师:“这论文内容真是他们自己研究的?你们有没有帮忙?”

    “确实是他们自己研究的,我看到也吃了一惊,没想到我们日常进行实验时,他们考虑了那么多。”

    “那就太了不起了,这两篇论文回头让他们给我,我要发表到军事报上,让军部的人好好参详参详。”

    尽管口头夸奖两人,但待到研究发表结束,学者们为难起来可一点不心较,各种质疑接踵而至,好在两人回答得有理有据,众人心服口服。再提起季椽和宋冀宁的名字,便不由自主带了尊敬,要不是他们年纪尚轻,还未拿到博士学位,大家都愿尊称他们一声季博士、宋博士。

    通过这次研讨会,季椽和宋冀宁正式在科研界站稳脚跟。

    台上的交流会仍在继续,季椽和宋冀宁发表的研究不过是小菜,各位院长和教授发表的研究才真正是军工界大事,讨论个两三天都有可能。这时候年轻人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想听就去旁听,饿了就去吃自助餐,顺便跟其他同龄人交流。

    宋冀宁和季椽没有因为学者们的夸奖而自傲,两人很认真的旁听了好几项发表会,关于远红外线、人机工程、装甲装备,甚至空军士兵的心理健康研究等等,他们都认真的旁听并做了记录。两位导师早就跟朋友们结成小圈子私聊去了,两人却直听到饿得不行才离开。

    暗中观察他们的学者们羡慕的问两位导师:“你们收的这两个学生到底是哪找来的?”

    李院士低声笑道:“别人不清楚,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前段参与了什么研究吧?”

    问话那名学者立刻压低声音:“第二核武?”

    “这项技术,和苏联的那群研究员,全是这两名学生从前苏联带回来的。”

    “嘶……”

    李院士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因为过一段会进行内部嘉奖,反正你们到时都会知道才说的。但不要再告诉其他人,至少在国家愿意公布秘密档案前,他们都只能是普通留学归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