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连日的大雪倾覆,突如其来的地龙翻身,京都内闹的人心惶惶,这天时地利都有了,人和便是要看一泓高僧该如何向陛下进言了。
果不其然,一切都同其走向,百官早在太和殿候着,就等皇帝现身,带着他们前往社稷坛祭祀,可皇帝迟迟不来,几日前就已经受诏在皇宫中的一泓高僧也不见其人。
大臣们交头附耳,成言同太傅陈蔺明对视一眼后,转头往太和殿的龙椅方向瞧去,直直的看着。
立于文官之首的赵首揆,赵阙站在左侧上首,稍稍侧身,太和殿百官之举尽入眼中,他方才还瞧见了很有意思的一幕,默不作声的多看了成言几眼,如今的后生,还真是不简单啊。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此言果真非虚,赵阙转回身来,沉吟了几句。
临了,太子元哲从后殿走出,一步一步走到龙椅旁,迎着百官的目光。
二皇子元毅早在看到元哲的那一瞬,脸色就不好了起来,听着一直伴在父皇身侧的福公公传其口谕,“天降示警,朕受命于天,末乃事于太庙,朕以祀先帝诸祖,命太子代朕往其社稷坛以祭社稷,百官同行,祭天应祀,感降福免灾。”
此圣谕一出,百官行吉拜礼。
这也就意味着,本应在东宫受其禁闭的太子,不仅被陛下给放出来了,还委以重任,看来太子的地位还不是二皇子所能撼动的,终究占嫡占长,一切都要看祖制礼法,代行祭祀,还是太子才能有此殊荣。
不少官员由此之事,暂且歇下了多日的念头。
……
在成言还在随着百官的队伍,与太子同行前往社稷坛祭祀土神和谷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时,阿瑜在庄子上已经寻思着,该如何支走竹香,以趁其庄子上奴仆散漫,就今日遁逃。
这半月以来,成言没往庄子上来,极称她的意,她还怕成言来的过于随心,让她不便行之谋划。
打算遁走这日,好歹是离上次闹出岔子的那天,过了好些日子,她本同末异再次把竹香招来,借着庄子上没有能给成言制衣的绸缎,给了她十两银子,让她同车夫往京都街巷上去,买匹月白色的缎子回来。
待竹香问起,何不同去之时,阿瑜假意推辞,说是之前那次惹的成言愠怒,怕再出其他的乱子,惹的他更是不豫,今日就不往京都街巷中去了。竹香而后一听,倒没多想,觉得好似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