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2 / 2)

对入朝堂 一个十三 1067 字 8个月前

    他当时被怄的险些气死还无法动手。

    同窗的几年里两人岁关系算不上亲厚,但却能是互相说上几句话的,他自个儿也不大记得住是何时对祁然怀着那份心思的,像是雨润万物,风过天地那般自然,等反应过来这颗种子便随着细雨和清风埋进了心中,随着时间流逝开始发芽,扎根于此。

    若细细算来其实也能找到点源头,应该是进宫一年左右的事,那时候宫里不知怎么流传出已逝的永安王妃,原翰林大学士宋宏奕之女,年少时同当今天子本有婚约在身,不知怎么最后嫁入了永安王府,皇上当日只见一封书信便能放下京中政务,亲自赶往蜀州,只为了临终一面,如此看来,八成是余情未了。

    这消息传的挺广,虽说皇后娘娘杖毙了几个说闲话的宫女,但是耐不住人多口杂,本打算杀鸡儆猴在别人看来反而成了欲盖弥彰,让人更加怀疑这真实性,甚至还有传闻说住在思元殿的小王爷是陛下与永安王妃的孩子,毕竟王妃闺名宋媛,再结合皇上对小王爷的关心和照顾,如此反倒说的明白了。

    传的人多了,说的活灵活现好像都看到真相那样,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多,要不是他爹娘感情和睦互相恩爱体贴,他都要以为自己真是个见不得光的皇子了。

    自己不当一回事,看成笑话笑笑也就过了,奈何别人当真。

    李弘煊和他本就不对付,后面更是凡事都得争个第一,半点不肯落后,暗暗卯足了劲地较劲,完全把人当成了死敌,整日整夜恨不得压过一个他头,让李汜翻不了身。

    李汜当时正是半大的年纪,又因为在蜀州长大,做事说话受了将士影响,半分学不来虚与委蛇的假意客套,藏不了锋服不了软,少年志气满满,愣是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

    他一向觉得凡事要嘛不做,要做那便是最好的,更何况自己挂着的是永安王府的名头,丢人丢的不是自个儿的,丢的是永安王府,是他爹,是他娘的。

    别人在背后讨论不会说小王爷如何如何,而是会说永安王府如何如何,后面许是还会加上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哦!王爷去世了,难怪,难怪!

    因此为了不让他爹半夜爬上来,目光呆滞的坐在床头给他唱老父亲上坟,在学问上下足了功夫,别人想压在他头上,那自己就踩在他们头上先把他们压住,如此事情也就解决了。

    李汜贪玩不假但却也聪明,对于古书文献理解透彻,叙事角度新颖独特,总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提出看法,许多见解和方太傅不谋而合,老太傅已然把他当成得意门生看待,如果不是记着他是皇室子孙,八成得让皇上下旨收入门下。

    他虽出尽了风头,暗地里也得罪了不少人,皇上对其宠爱有加,太傅更是三句不离赞赏之意,倒显得其他人如绿叶衬花多余,一众龙子凤孙天之骄子哪个不是众星捧月,怎受得了这个委屈,无不把李汜当成眼中钉,又忌惮着他小王爷的身份,虽说有李弘煊带着头,但也只敢偷摸用些见不得光手段,烧几本书,丢几只笔,做恶作剧吓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