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2 / 2)

    张九龄后来辞去了九宫山少掌门之职,因为他的理想在于这个天下。他固然有一段求仙之旅,但他最后才发现,这红尘俗世也是极为精彩的。他当初本不该进入夜雨阁,因为道派的弟子,尤其是天人的亲传,涉及到了很多的问题,后来王元宝之所以将他放入,是因为那一块玉佩——他自陆千秋处得来的“楚”字玉佩。

    在“临淄王”封号前,陆千秋曾有“楚王”之名,得此玉佩,犹见本人,也是那时,他才知晓这份礼物意义的重大。也是为此,在夜雨阁的初创期间,他付出了非常多的心力。如果说裴旻是夜雨阁的“神剑”,那么,张九龄就是夜雨阁的“定鼎”,有此二人,这昔日谨小慎微的小组织,也终是得以扩展。

    可惜的是,姚崇的寿命有缺,自陆千秋得证天人后,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他便迅速地衰老了下去。在性命垂危之际,他只是握住了陆千秋的手,张了张口,却发现自己好似没有什么要嘱托的。他是笑着离开的,对于这个天下,对于万民的未来,他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担忧的了。

    陆千秋花了三十余年成就天人,但在往后的岁月里,尽管他已到了一种根本无法揣测的地步,也依旧没有成就传说的迹象。有人说这是因为女帝的教训在前,若不是她得了突破的希望,也不会引起其他天人的忌惮,继而聚众围攻。有人为此担心陛下也会遭遇此厄,其心中念着想着,忧思忧虑之下,竟昏沉睡倒,疑似成病。

    但陆千秋一直没有要往前进步的意思,他仿佛已经将武道放下,只专注于这万顷的江山。在他六十余岁的时候,他的长子名李肃,结束了三年改头换面的县令生涯,转换为偏将,要在郭子仪旗下治理流亡边境的蛮族难民,又是三年,吃住与他人无异,获得战功后,才得以重入京华。

    然困苦可磨,富贵却可惑人。陆千秋命其进入朝堂,随侍在身侧又三年后,才放开手脚,令其开始接受一部分治理国家的权限。他的二子尤为崇敬他的父王,学习当初的陆千秋闯荡这个江湖,因为人豪爽大气,又爱好惩治不平,很快就有了一个大侠的名号。他的小儿子尤精武道,生来就喜剑术,自得到成果后,开始三山五岳的挑战对手,大唐皇室中的第三位的天人,后来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在八十岁的时候禅位,去位的时候,他面貌如昨,只在眉眼间添上了些许的成熟稳重,他在将手中的玉玺传下的时候,前后的两任帝王站在一起,竟有如兄弟一般。

    所有的大臣都大声悲戚,恳请圣皇勿要离弃这江山社稷,百姓们知晓这一日的,也纷纷来到洛阳,有不少人跑断了草鞋,拖儿带女来为他送行,他们有的头发斑白,是在那一次灾祸中的幸存者,他们乘坐着天工院创建出的公车,成群结队地来到宫前,只为了为他叩一个头,拜一次恩。

    就连大唐外也有不少的国度为此感叹,他们的国王整容敛礼,三拜过后,才重新开始议事。陆千秋的退位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国家,也影响着周边的所有国家。

    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卸下了这一系列的重担之后,那往日里仿佛近在咫尺的隔膜才终于在他的眼前消失,他五十年来不曾有一丝进步的武道,终是踏入了一个根本无法揣度的崭新境界。他仿佛听见天地在向他叙说着什么,他的身体舒展间,也好似体会到了它的心动,他站在这封禅台上,却好似见到了苍天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