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页(2 / 2)

    康熙的忌惮并非没有道理的,官做到这个份儿上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再这样发展下去可就真该党羽遍地了,到那时康熙还会干点什么谁也说不准,倒不如急流勇退反倒还能安稳些。

    林家并不需要太大的权势去谋夺些什么,当初父亲之所以拼了老命往上爬也不过是想给她这个女儿多一点保障,但事到如今,她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没有父亲的权势撑腰其实也无人敢欺辱她,如此一来这样大的权势反倒是成了潜在危机,频频惹得帝王防备忌惮,弊大于利。

    且还有一点——他这个大权在握的父亲撒手退下来了,儿子才能真正得到帝王的重用,翰林院里熬个几年不出意外就能够顺利往上走一走,成为真正为皇上做实事的臣子。

    这其中种种利害关系并不难以理解,真正难的是这份果决。

    以父亲如今的权势地位,又有几个人能够轻易舍得下的?说到底,父亲这辈子无论起起落落出发点都是为儿女考虑。

    心中一阵酸涩,泪意已经快憋不住了,“父亲委实不必如此,那人再怎么着也不敢过分的。”

    林黛玉摇摇头,叹道:“能够避免的事又何苦非得较劲呢,总归父亲也是耳顺之年的人了,歇下来含饴弄孙享享清福也好,林家的担子也是时候交给瑾儿担起来了。”

    沉默了一阵,林诗语终究还是点点头,并未再多说什么。

    通过气儿后,翌日这道请求致仕的折子就呈在了康熙的面前。

    第一反应不免也愣住了,紧接着回过神来脑海中头一个浮现出的念头就是驳回。

    林如海的能力很强,是个用着很顺手的臣子,以他的身体状况来看还能为大清效力至少十年甚至更久,如今就这样退下去着实是一大损失。

    且一旦林如海退了下去,朝堂上就又变成了索额图和明珠的战场……无论是哪一方赢或者是两败俱伤,都不是他眼下愿意看到的,还是得有个第三方杵着牵制住才行。

    无论从哪方面来考虑,这个节骨眼儿上都不能叫林如海退下去。

    如此想着,康熙也很果断就给驳回了,且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还很是认真地写下了一篇小文章,字字句句皆情真意切,透出一种求贤若渴的姿态,话里话外都是坚定否决的意思。

    林诗语都快被这无耻之徒给气笑了。

    明明处处疑心防备的是他,如今死活不肯放人走的还是他,这究竟是几个意思呢?怎么着这是觉得剩余价值还没榨干舍不得啊?想要利用别人也行,自己倒是做个人啊!既惦记着人家的价值,又生怕人家脱离掌控,怎么就这么拧巴?究竟要人怎么做才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