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页(1 / 2)

宝钗拉住了她,诚心道:“姥姥身体硬朗,只到底年岁在那儿呢,还为了我们这一家子东跑西颠的,我们心里都承您这份情。您是个菩萨心肠,佛祖菩萨也保佑您越来越健旺。回了京里,我们大嫂子和巧姐儿都在呢,我已送了信去了,往后就当亲戚走动着,您可别嫌我们年轻失礼。”

    刘姥姥直摆手,连连道:“哪儿能呢,哪儿能呢。”

    虽她推拒非常,宝钗还是带了麝月莺儿,送她到了四海商行的会馆,见她和熟人碰了面,都安顿好了,才作别归来。

    第二日四海商行一行人天刚擦亮便乘风登船,宝钗宝玉已带了人在码头等着,直把刘姥姥感动得老泪纵横。待得舟行渐远,人影不见了,众人才登车回去。

    回身时,却见妙玉在另一边临水站着,宝钗一眼看见,并未打招呼,只上了车坐定后,低头笑着松了口气。

    过了几日,又寻了薛蝌和柳湘莲两家商议买房置地等事。贾政自然不会过问,只宝钗同宝玉两个拿主意。薛蝌便道:“如今我才知道那句话,穷人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实在大善。”

    见没人接他话,他自饮了一口茶,施施然道:“若是穷人手里有块良田,有件珍稀的皮裘,有个美貌的浑家,那可不是福,一不小心都是家破人亡的祸根子!你们还别跟我急,我晓得公道自在人心,只到一人一事上,公道多半还没反应过来呢,这里就该尘归尘,土归土了。”

    咧嘴一笑,又道,“所以,如今我们这样的,能做的买卖,也只那些不打眼,不惹人的。若是换了个白手起家的,凭着赚两年银子,还可往官路上去勾连两个,到时候官商相护,自然越做越大。可咱们呢,这会子,贾王史薛的名头还在。就算咱们愿意俯就,哪个敢沾这个事儿?!连血亲族人都恨不得撇清,何况旁人。天下商人这许多,要递钱过去的手也有十七八只,越过我们,也饿不死谁去。这个道理,你们可认?”

    众人一时默默,薛蝌笑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止是两军对垒时如此,世事哪件不如此?总是对自己和周遭人事知道得越清楚些,走的路行的事才更稳妥些不是?”

    宝钗先前还怀着两分重振家业之思,听了薛蝌一番话,渐渐回过味来。当年四大家随开国圣祖定鼎江山,文武元勋,又是世交,相互间联络有亲,一时风头无两。如此过个三五十年,几家真正堪称根深叶茂,富贵气象。正是背靠着这等大树,才有应势转商的薛家,才能在一两代间里成就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豪富。可如今,虽有一抔资产满腹才华,却是个无根的浮萍。甚至连浮萍都不如。朝中还有人连贾兰这样一根贾府余脉都不肯放过,又岂会允许四大家中任何一家死灰复燃,重回盛势?

    想清楚关节,余者便都好说了。半月间,贾府寻着了一处金陵城外小镇上的宅子,在这小镇附近的一处庄子上买了两顷地,上等良田同中等良田一半一半,这一宗儿便花去了近一千五百两。又在附近买了两处茶山,花费近三千两。加上买宅子,添置东西的零零碎碎,那挖出来的子孙财也去了快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