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位致仕在家的大臣的宅邸,这个人叫李士桢。
虽然胤祐没见过李士桢,但是这个名字他却十分熟悉。
“知道,他是熹姑姑的父亲。”
李士桢赶紧夸赞道:“七阿哥观察入微,心思缜密。”
康熙听了高兴,笑着看向儿子:“你倒是机灵。”
康熙看小院别致,李士桢是李煦的父亲,又是曹寅的岳父,又因为李熹的缘故,和胤祐也算有些渊源。念及他在三藩之乱以及江西、广东两省的功绩,命人赏赐一番。
他见这里院子虽小,打理却甚为别致,便来了兴致,要儿子和大臣们,写字,作画,附庸风雅一番。自己还亲自上阵,做了首诗。
皇上诗兴大发,其他人也不敢扫他的兴,大臣们绞尽脑汁,作诗一首。
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比皇上好,但也不能太差,凡是得拿捏一个度。
皇子们现在还小,除了年长的三阿哥、四阿哥,以及对此自幼就对这些感兴趣的七阿哥,其他人尚且没有吟诗作赋的能力。
不过,他们毕竟也在上书房上了那么久的学,字倒是写得不错。
除了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人年纪实在小了点,其他人都贡献笔墨,给皇父助兴。
胤祐站在最边上,他跟前有一张小桌,桌上有笔墨纸砚,和一些颜料。
小家伙提笔半晌,却不知道要写什么。
他侧头看了看兄弟们,五阿哥、六阿哥在这方面确实也没什么天赋,字写得中规中矩。
三阿哥和四阿哥倒是很不错,尤其是四阿哥,在胤祐看来,哥哥的字一向是兄弟众人中最好的,跟他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胤祐转过头来,又看到小院的角落里,有一丛竹子,和承露轩的竹林不同,这些主子被人刻意修剪过,枝叶的布局和走向颇有讲究,看上去既有美感又有意趣。
于是,胤祐心里就有了主意。
康熙见他们写字作话还有一会儿,便又到别处去逛了逛。
别的兄弟字都写了两三行了,胤祐还在条颜料。
一旁的六阿哥都已经写完了,他还在调颜料。
那边康熙逛了一圈,发现这院子修得错落有致,用了江南园林的借景手法,从视觉上延伸了院子的面积,其实很小,稍微走走就倒头了。
等阿玛回来之后,胤祐的颜料终于调好了。
另一头,康熙从三阿哥开始,一个一个的欣赏儿子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