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柳二丫明白,就好像昨天亲戚们送给她的添妆,她娘也说要自己记下来,将来是要还回去的。不过她的那些没什么出奇的,大部分都不超过十文钱,所以柳二丫只记下哪些人家以及送得比较多的那几个。
并没有像陶家这样一家家,连送了什么都要记下来。
而且,她也不识字。
想到这里,她顿时用有些好奇和羡慕的目光打量着认真写字的陶砚,自从有了刻着自己名字的银福牌之后,她就对识字有了一些好奇。对了,她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娘给她的银福牌,她还没送给陶砚呢。
丁氏并不知道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柳二丫就想了这么多,她见二丫有些好奇地看着自家傻儿子,于是高兴道:“陶砚,正好二丫来了,你就把娘之前跟你说过的那几家给二丫说说,这些啊都是亲近的人家。”
“知道了,娘。”
陶砚放下笔,然后拿起写好的册子道:“二丫,我和娘刚刚整理完的是我干爹家、温叔家还有典史魏大人家送的礼。我干爹家送了绸缎两匹、点心四匣、干果果脯四匣、银六两一共四样。”
“我温叔家送了绸缎和细布各两匹,点心和果脯四匣,银四两。至于典史魏大人他是一个人来的,并未携带家眷,喝了两杯喜酒就走了,随礼二两。”
说完了这些,他又道:“我干爹干娘和我们家是二十多年的交情了,我爹还在的时候和干爹是拜把子兄弟。温叔呢和我爹也是交好,所以这两家和我们家很亲近。至于典史魏大人”
“等等等等。”
丁氏皱眉,“你说的这是什么啊,说了跟没说一个样,你干爹和你爹交情好,你温叔和你爹交情好,这是重点吗?”
“还有什么典史魏大人?”
“二丫知道典史是个什么官吗?她知道魏大人是谁吗?你这说了一大通,让人听得稀里糊涂的。”
陶砚不服,“怎么可能呢?二丫,你听明白没有?”
柳二丫老实回答,“有三户人家,你干爹干娘家,你温叔家还有典史魏大人家,你干爹干娘家、你温叔家和你,和我们家交情好,所以都送了重礼来。”那么多东西,对柳二丫而言算得上是重礼了。
毕竟陶家送过去的绸缎娘都不舍得用呢。
“对啊!就是这样。”
陶砚得意地看向丁氏,“娘,你看二丫都明白的。”
丁氏冷笑,“二丫,娘问你,你知道陶砚他干爹姓什么吗?住哪儿?在衙门做的是什么差事?家里有几口人?和谁家是亲家,和谁家关系不好?还有他温叔是做什么的,她温婶娘家在哪里?典史魏大人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