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2 / 2)

水乡人家 乡村原野 1043 字 8个月前

    好在王大人开口了,请慈恩为夏织造还魂。

    慈恩便走过来,只一挥手,夏织造便醒了。

    可是,他却没有享受到清哑的待遇,别说赠佛珠,慈恩弄醒他后,根本没理会他,就走到一旁,站住,闭上眼睛,老僧入定。

    清哑走到普渡面前,静静地看着他。

    普渡也坦然无惧地回看她,神色坚定。

    清哑忍不住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和尚都知道这句话。大师怎么看?”

    普渡听后,坚定的神情崩裂,面现挣扎,但当他的目光触及清哑手腕上的佛珠时,怒气升起,坚决道:“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清哑点点头,道:“我不该执着,该放下。”

    便走到一旁,再不同他争执。

    普渡仿佛被打了一耳光,老脸紫涨——

    他一个修行高深的和尚放不下执念,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却能坦然面对,不纠结眼前遭际,不是打他脸是什么!

    净虚等人叹息不已。

    (注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出自《道德经》第七章。意思是圣人行事不汲汲争先,先人而后己,将自己放在最后,结果反而处处占先;总是将自己置身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性命。)

    第449章 落马

    慈恩睁开眼,神情悲悯地看着弟子。

    佛家眼中,大千世界诸般事物皆是幻象、是非名利都如过眼云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便是无,无即是有;假即是真,真亦是假。

    夏织造等人害清哑,因为他们身处红尘苦海,被各种欲望控制;普渡身为佛家弟子,却执着于此,只能说他白修行了。

    慈恩之前就想劝诫普渡。

    可他知道,若普渡执着于此,劝了他也听不进,反会增添纷争。

    果然后来就是这样。

    清哑说那话,也不是有意讽刺普渡。

    她前世小时候患有自闭症,爸爸妈妈为了治愈她,常陪她听佛经。她虽然比不上修行高深的僧人,慧根却是极佳的。在她看来,普渡虽披着袈裟,内心却比一切世人都要执着,大大的不妥。

    再者她想:“你以为我想来?我也不知怎么来的。”

    若有人肯送她回去,她求之不得呢。

    王大人将双方情形看在眼里,心下有了计较。

    他站起来,对慈恩等人郑重道:“请诸位大师放心,本官定然将郭织女幽魂附体一事查清,秉公处置。在此之前,本官会全力保护她安危,任何人也休想伤害她!”

    慈恩等人一齐还礼道:“阿弥陀佛!谢钦差大人。”

    王大人摆手,重新又坐下。

    因问清哑道:“郭织女,本官问你:你一身学问究竟师从何人?”

    清哑跪下道:“大人,民女不能说。民女有不得已苦衷。”

    她实在编不出来啊!

    之前糊弄郭家人说的那一套,在这行不通的!

    夏织造愤怒道:“你哪有什么苦衷,分明就是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