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页(1 / 2)

话说得真是客气,这次来考察的哪个不是薄有资产,方海对有钱人的印象就是当年见过的地主,说实在的,不算太好,现在一看,也不是人人都那么差劲嘛,也客气地说:“您是长辈,又是贵宾,应该的。”

    看看咱这水平,方海真觉得自己大有长进,搁以前他都不会说。

    他得意洋洋又有些发愁,今天给外宾们准备的早餐不知道多丰富,现在看来说不定不合口味,就眼前这位,一口气吃五个饼,愣是意犹未尽,还要打包带走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得不叹气。

    他料的没错,各地华侨都抱团,不说十分熟,也有六七分,刘和同算是这回来的人里年纪最大的,长辈带回来的东西,大家当然都要吃。

    这家葱油饼的味道确实也是一绝,大家就着豆浆,倒把精心准备的早餐给冷落了,动筷子的寥寥无几。

    接待小组立刻开会,重新制定三餐。

    就是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大家的早餐标准倒是提高不少。

    赵秀云来的时候,正赶上整装待发的点,她脑袋来回转,都没看到方海,心里有些奇怪。

    殊不知方海在她身后站半天,低低笑一声说:“这呢。”

    倒把媳妇吓一跳,赵秀云拧他一下,也就说这句话的功夫,又各忙各的。

    今天一早的行程正好是去震旦转转,考察团事先募集了一笔款项,打算捐助给各个大学。

    浩浩荡荡几百号人,引得放假没回家的学生们驻足观看,加上校级各位领导都在,更是叫人侧目。

    赵秀云第一次以工作目的回学校,有些新鲜。

    她的任务是记录下客人们的话,以便为出稿提供更多的资料,乍听见有人说“咦,这块石头还在啊”的时候,忍不住看过去,是祖籍广东的廖庆祥。

    是校训”从震旦到光明“几个字,红漆重新粉刷过,鲜艳得很。

    这回几乎是一对一接待,工作人员应说:“是啊,还在。”

    廖庆祥又问道:“以前好像不是在这的吧?”

    这,可真是让人难回答。

    赵秀云笑着接说:“听几位老教授说,原来摆在工学楼门口,几位学长说‘蚍蜉凭什么不能撼树,硬生生花三天弄到这的’。”

    还真有人知道,廖庆祥先是自己感慨道:“我父亲生前有一张照片,就是在石头前拍的,一草一木我都记得很清楚。”

    又问道:“你也是震旦的学生?”

    “是啊,还在念大三。”

    “那算起来,你应该是我父亲的学妹。”

    ……

    一应一答,方海本来是警惕四周,看媳妇已经跟人聊得眉飞色舞,心中好笑,真是到哪都能跟人聊起来,怎么这么大的本事啊。

    又很快别过脸,专注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