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1 / 2)

御龙 青橘一枚 1019 字 7个月前

朱耀廷安好,朱校桓也并没有因为朱耀廷的这句话就开心起来,他依然皱紧了眉头,忧心如焚地说了一句:

    “这,是廷儿第几次被刺杀了?”

    朱耀廷沉默片刻,最后对着朱校桓微微一躬身:“第三次。”

    朱校桓听见了,咬着牙不说话。

    半晌,才长长叹出一口气:“三次了啊……”

    “要不……”踯躅片刻,朱校桓试探一般对朱耀廷建议:“你回宫来住一阵?”

    朱耀廷听了便笑了,赶忙对朱校桓摆手:“父皇说笑了,孩儿已经二十有二,哪有现在还回宫里住的道理。”

    被朱耀廷拒绝,朱校桓既没生气,也没再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往后你便尽量不出府吧,要出府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到路线安排,小到随侍的每一个人,你自己都要严格把关。”

    朱耀廷朝朱校桓再度躬身:“是的,父皇。”

    朱耀廷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顺着父亲的话就这么应承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也是明白某些缘由的,但父亲就是故意不承认。

    既然父亲拒绝承认他的过错,那么朱耀廷这个做儿子的,自然更加不能再说什么了……

    ……

    自赵炳忠深陷叛国风波第一天开始,北方的鞑靼就活跃了很多。

    他们愈发频繁地与周边各族各国相接触,并且在这段时间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异族人出现在京城。不光有鞑靼人,还有回回、畏兀儿人。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段里,仅朱耀廷一人,就先后遭遇到了三次刺杀。

    朱耀廷知道,鞑靼,这是在试探,试探他们自己搅浑水的能力,也试探朱校桓。

    没有了赵炳忠,鞑靼人便更有了信心,他们可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掀起一些风浪。哪怕暂时还不能大举南下,但至少现在,他们就可以开始行动,扫除一些他们不想看到的人了。

    可朱校桓并不这么看,哪怕他或许在心里也是这么认识的,但他一定不会这么说。朱校桓不止一次在朝会上说,赵炳忠被查,鞑靼人就蹦了出来,这不正是此二人勾搭结盟的又一力证吗?

    朝上众臣皆表示附和,朱耀廷也附和,并不会驳斥父亲的这个观点。可朱耀廷就是知道,赵炳忠是赵炳忠,鞑靼是鞑靼,他们是两回事,并没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说只有依靠北方鞑靼的威胁才能存活下来的话,那么,赵炳忠就不是赵炳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