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2 / 2)

古代群穿生活 寒小期 1030 字 6个月前

    ……她能干的事情可太多了。

    周老爷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书生,到孝义镇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周家的赘婿,再到真正执掌了周家,说他完全没有脑子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冷静了下来,重新整合了手头上的资源,发现周生生只动了那些酒楼铺面,像周家名下的田产却是一点儿也没动。

    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贸然动了田产,难免会惊动他的,毕竟穷人卖个一亩三分地都算是村里的大事儿了,谁家没事儿卖地呢?假如是堂堂周家,卖个几亩地那还不如别卖了,完全没意义。可要是卖个几百亩,整个孝义镇又有几人能吃下?怎么可能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害怕惊动他,所以不卖地。

    如果是这样的话,周老爷认为他在周生生心里还是有些份量的,起码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另一种可能则是周生生压根就没打算一去不回了,毕竟周家最大的资产,其实还是田产。已故的周老太爷是个很精明的商人,可也正是这种精明,让他在清楚的知道这辈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后,选择了将所有的生意都收拢起来。只留下了来钱快本钱却不高的酒楼,以及一些待租的店铺。

    酒楼自家经营,店铺则全部租出去吃租子。

    在孝义镇这个不大的地方,光这两个进项就足够周家上下过得舒舒服服的了。

    至于他收拢生意后,陆续置办下来的大片田产,则下了命令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出售。就连每年收上来的佃租,除了自家留下一些吃外,旁的尽数卖去县城,得来的钱继续买地。

    日复一日,哪怕周老太爷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他当初定下的规矩,却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有所改变。

    负责田产的管事是周老太爷的心腹干将,那是连周老爷都没办法撬动的人。

    那人每年都依着老太爷的叮嘱,收上粮食截留下一部分后,尽数卖出换取钱财,遇到合适的田产时,再买入。

    周家的田产数量远比外人想象中的更多,甚至还不止是孝义镇附近,就连县城周边的农庄里,都是他们家的田产。

    这才是周家的根本。

    如今,周生生一走了之,除了酒楼和店铺,却独独没对田产下手,这相当于是直接将软肋交到了周老爷手里。

    有田产在,周老爷就不会缺粮食,甚至也不会缺钱。因为家里没钱时,卖掉一些粮食换钱那是很正常的事儿,直接去支钱都没问题的,只要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