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家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最终留下了阿沅一个孤女。本是要跟着赵家一起去岭北的,当时赵家的当事人并没有同意。
赵嬷嬷那时回乡奔丧避开了祸事,乡下僻远,等赵嬷嬷赶回去才知道天塌下来了。
所幸当时阿沅已经被时任兵部侍郎的舅舅接进府中。
赵大人与京城赵家是同族,但关系已经出了五服。赵大人家祖业是在宁州,虽祖上也出过大官,也曾是书香门第,可早已没落,几辈人经商为生。
赵大人当时科举入仕,是得过潞国公几分照拂的。许是因为这些,赵大人收养了阿沅。
阿沅当时只有十二岁,赵嬷嬷实在是放心不下,她那时已不是贱户,但还是去自愿去了赵家照顾阿沅。
赵氏,赵嬷嬷还是在潞国公府时候见过。那时她总跟在国公夫人身后,脸上总带着些谦卑的笑容,还经常给阿沅捎些京城里没有的东西。
赵嬷嬷以为她是个和蔼可亲的,她也是到了赵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表明上的。
伺候阿沅的丫鬟谁也支使不动;月银买几斤白面都费劲;阿沅的衣服鞋子紧了,谁也当没看见;最忍不了的是还是吃食还是夹生的。
主仆两过的艰难,尤其是阿沅,高门大院里出来的官家小姐,本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到了赵家便是烹饪浆补,过得比一般人家还艰难些。
寄人篱下,有些是难免的,可总不能知道是条歧路还一条路走到黑。
赵嬷嬷提过离开。
赵氏笑眯眯地顶她一嘴:“嬷嬷,我是阿沅的舅母,我总要为她考虑的,若是阿沅跟着你回了那穷乡僻壤的,将来该寻什么样的人家呢?”
“不若留在赵家,等阿沅及笄,我给她寻一门顶好的人家。”
顶好的亲事还没等到,阿沅便嫁到楚家冲喜来了。
……
阿沅带着笑意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再怎么说,舅母都是我的长辈,让她来看我已经很过意不去了,怎还能不去呢?”
赵嬷嬷叹口气,只想说:你将她当做长辈,可她却从来没有,否则又怎么会多年来不闻不问;出阁那天又何至于一顶破轿子便出了赵家?
可赵嬷嬷回头看见阿沅清灵灵的眉眼时,就突然说不出话来了。
阿沅这孩子从小便顾念感情。
她照顾阿沅多年,阿沅从不将她当做下人看,连她病了她都会陪着她。后来去了赵家,过得是苦日子,可有什么还是紧着她。
阿沅第一次见赵大人,赵大人只是个人微言轻的县丞而已,宴上被众家取笑挖苦说不出话来,是阿沅牵着潞国公的手,笑眼弯弯叫他舅舅,解了他尴尬。
这样好的姑娘,她又怎舍得让她一颗心落在地上呢?罢了,罢了,赵嬷嬷叹了口气。
…………
第二日,吃过早茶便有人来请。阿沅想着同楚珣说一声的,但是人催的急,阿沅也没顾上,带着赵嬷嬷和一个丫鬟去了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