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庭衍忍气吞声片刻,才轻轻嗯了一声。
赵太后更觉自己有理:“既是如此,那就更不值当闹这一场了。回去便将人放了吧。”
高庭衍在袖中握紧了拳,隔着珠帘看里面头发花白的老人陷在金玉堆里,慵懒富态,却头脑空空不知所谓,一股无名火在胸腔里烈烈地烧着。
赵太后的立场,是早摆明了的。甚至当年先皇后不惜以命相搏为朝廷挣一口气,落在太后眼里,也不过是冲动昏聩,不懂进退。
高庭衍知道与这样的人说再多也是无用的,心里转过一个念头,拱手一拜,和声细语道:“皇祖母思量得是。只是这案子在民间议论纷纷,百姓都等着官府给个说法,就算是放人,也得讲究个方法,万不可枉顾民意。”
赵太后沉吟片刻,觉得这话也有理,听他顺了自己的意准备放人,语气也和蔼许多,“嗯,民意也需安抚,你考虑得是。那接下来你是什么打算?”
高庭衍道:“孙儿以为,人倒不急着放。待孙儿安排让京兆尹升堂走个过场,将本案置于百姓面前辩白一番,让老百姓明白这起案子里洋人不是首害,由京兆尹判定这几个人无罪,再当场释放,便可让众人心服口服。”
赵太后心满意足地笑开:“如此甚好。就这样去办吧。”
高庭衍心底冷笑,可面上仍是恭敬顺服,再一弯腰拱手,便无声退下了。
*
比起前朝后宫对这起案子三缄其口,民间却对这件事议论得热火朝天。
那日洋人被扣后,高庭衍丝毫没有遮掩一下的意思,一夜之间这些洋人的丑行便传遍大街小巷,不仅如此,窦近台还听了秦山芙的建议,向民间张贴告示,募集近十年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在升堂当日到场作证,指认罪魁。
一时之间,秦山芙的讼师馆被挤得水泄不通,连续几日秦山芙睁眼便询问证人做笔录,到升堂前夕粗粗一数,受害夫妇竟有百余对之多。
因京兆尹换了人,此番上任主审官的邢大人邢定中原就是刑部侍郎,本就精通律例,且是说一不二的刚直之人。刑司一域向来由晋王主事,邢定中虽不是高庭衍的心腹,但也算晋王一派的人,素来见不惯洋人耀武扬威。
因此这次升堂,邢定中不仅要开门敞开了审,还将公堂设在了菜市口的广场之上。菜市口的这个广场历来是秋决重刑犯的肃杀之地,升堂当日,京城可谓万人空巷,一时前来围观听讼的百姓围得菜市口水泄不通。
官府生怕现场秩序失控,升堂前一天便给行刑台四周竖起了三米高的竹栅栏,防止围观百姓扰乱审判秩序。
然而洋人作威作福久了,百姓一听要审洋大人,第一反应竟不是愤怒,而是好奇居多,纷纷扒着竹栅栏小心翼翼地巴望着,连议论也不敢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