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去,他也是孝顺的太子爷。
其他人的孝顺,总归是晚他一步。
十四阿哥跟四阿哥隔着好几个人,相互对看一眼,心里明镜一般,太子爷自从失去了赫舍里氏和索额图之后,变聪明了,也变得小心了点儿。
这种事情他都不敢拔尖儿了。
生怕自己弄个不好,犯了错误,让康熙印象不好。
或者是惹康熙生气,让他的太子之位更不稳妥了。
“太子殿下说的是,人到五十天过午了,皇阿玛已经五十岁了。”四阿哥对此是支持的,但是不满意太子爷拿十四作筏子。
大阿哥大声的道:“皇阿玛五十大寿,大家伙儿都说说,该怎么办?本王建议大办!”
他这话说的够噎人,而且等于是抢走了太子爷一半的功劳。
不为了大方庆祝,太子爷至于拿十四阿哥作筏子,把人都喊来毓庆宫吗?
不为了大操大办,太子爷也不至于纡尊降贵,说话还这么客气了。
直郡王也学聪明了,说话也够给劲的,十四阿哥跟四阿哥又对视一眼,这就斗上了。
“大办是肯定要大办的,但是怎么办,也得商量出个章程来。”八阿哥开口了。
三阿哥虽然是诚郡王了,但是依然不改文人的酸腐气息:“我看不如让文武百官做颂圣赋一篇,装订成册,刊行天下。”
“不妥,一本赋算什么?”大阿哥直接就反对了:“不够盛大!要本王说,就演武一场,彰显我大清的勇武之姿。”
八阿哥附和大阿哥的话:“大哥说的很对。”
虽然明面上,是太子爷跟直郡王在争,可实际上是太子爷、直郡王和诚郡王三方在角逐主办权,看谁能独揽这次盛典的好处。
所以大阿哥想要武办,举行盛大的演武,其实就是古代版的阅兵仪式。
三阿哥想要文办,觉得只有书本才能流传千载,看看《唐诗三百首》,一开篇,就是《行宫》,真的是因为元稹的诗词写的第一好吗?
不至于,是因为这首诗的深意,说的是宫廷之事,且最后一句,不管皇帝犯了什么错误,宫人们也只能是闲坐,说玄宗,而不是骂玄宗。
可是太子爷还没表态呢!
四阿哥等太子爷发话,太子爷不开口,他作为太子爷的死忠,也不方便开口。
不由得看了太子爷好几眼。
可是太子爷摆明是要站干岸儿,他就是坐享其成,冒险是一点都不肯的,搜以他一句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