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官府必须先把老百姓手里收到散碎银两重新回炉铸造银锭,在铸造过程中白银会有一定的损耗,这就叫做“火耗”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一定的损耗,因为是熔炼的时候,消耗掉的无法预估,故而很多人都以这种名义捞钱。
清承明制,官员的俸禄低微,正常的俸禄收入难以应付日常开支所需,一位知县“每月支俸三两,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须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
幕友师爷、门房仆役,都需官员自己出钱聘雇,因此额外的津贴是不得不然之事。
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
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这种捞钱的方式。
“奇怪不奇怪,今年江南的税银,单单是火耗银的数目,就高达二十万两。”八阿哥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一年就二十万两火耗,那银溶炉具里烧的是银子吧?”
第177章 夜间谈话
清朝的火耗银,上面是不知道加征多少的,不过呢,在额外的损耗上,也是可以上报一些的,例如江南的税银是二百万两,那么火耗银上报十万两,真正送入京中户部库房的就一百九十万两。
每年也都差不多是这个数,今天却一下子翻了一倍!
江南,江宁,海边儿的变化,让八阿哥措手不及,同时,他接手的西岳庙,也是个烫手的山芋。
他提到税银,火耗,就是想往“钱”上面聊。
“这个还真不是很清楚,我只管借银这一块,现在卡的紧一些,免得大家都朝银库伸手,户部银库里的钱也不多了。”四阿哥慢悠悠的感叹:“皇阿玛最近批条子的大臣也不多。”
这才是四阿哥感叹的地方,没有了康熙的批条,他其实很轻易的就能拒绝任何人的借款。
这也是逼的江南那些官员们,不得不加大贪污力度。
往年可能贪污三五十万两,现在这点私底下的火耗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还往正儿八经的税银上动手。
明面上的火耗二十万两,恐怕私底下就得四十万两。
江南膏腴之地,也经不起这些人刮地皮一样的贪污。
四阿哥最讨厌人贪污了!
受贿他都能理解,毕竟是旁人给官员的钱,可贪污,他就忍受不了。
八阿哥就是觉得他这个性格八成是忍受不了这么大的贪污漏洞,所以才找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