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储之前,先把十四爷拉下来才行。”有的幕僚就道:“不然十四爷的竞争力太大了。”
十四爷不仅在西北有了军工,还在南边儿也有军功。
文治武功,十四爷占全了啊!
他们不得不担心,康熙会选中十四爷。
“十四爷?他可排行十四!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连永和宫长子都不是,永和宫长子是雍亲王。”有的幕僚觉得没必要:“前头十几个哥哥在呢。”
“别忘了,我们八爷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前头的幕僚道:“照样有竞争储位的资格。”
这话说的八爷十分自得,不错,他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但他就是要当太子。
“行了,叫人去弹劾一下十四,他这凶煞的性子,也得改改了,打仗没有俘虏,以后我们的人落到了敌人手里头,岂不是也有性命之忧?”八爷不愧是搞政治的人,一下子就说到了点子上:“要为了以后着想。”
不得不说,这纸上谈兵,实在是害人不浅。
八爷想的太多,加上他没有随军打仗的经验,一直都是在京中转悠,根本不知道战场上的残酷,加上他们对火器营根本不了解,无法知道大炮一开,天崩地裂的姿态。
所以他们倒是一门心思的要弹劾十四一把。
同样一门心思弹劾十四的还有诚亲王。
别看诚亲王无法问鼎太子之位了,但是他的能量也不小,在读书人里的名声依然不错,同样的,读书人什么最厉害?
嘴皮子啊!
一般的读书人都是御史,御史是干什么?
御史,言官啊,干嘛的呢?
御史是一种官名,并没有别的称谓。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后来御史就变了,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约自秦始。秦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等到三国时期,曹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西晋,御史名目很多,开后代专门职务御史的先河,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等。
北朝魏、齐沿设检校御史,隋改为监察御史。
隋又改殿中侍御史为殿内侍御史。
炀帝省殿内侍御史员数,增监察御史员数,又一度增设从九品的御史。
唐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宋同。元有治书而无殿中。
看出来了吧?御史这一行越发展越庞大,而且权利也是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