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页(2 / 2)

我在三国说评书 离机 1060 字 11个月前

    曹操伸手轻轻地拍了拍自家女儿的肩膀,看着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笑得更是感叹:“盈丰也大了,挺好。就是阿翁问问你,想不想志才啊?”

    “……”

    这切换得有点快,曹荣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愤怒地掀开曹操的手大步离开,还听到自家老不修在后面大笑。

    这,这还能算是亲爹?

    曹荣正好趁着秋收以后的冬天将整个援营拆分完毕,姚珞则是趁着天还没有那么冷,再次跑了一趟陈留去看蔡琰写的《熹平经注》。

    写这样的经注没有三五年是写不来的,然而蔡琰早在长安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和蔡邕一起做这件事情,顺带着还在记录各类历史。《熹平经注》看似是个浩大的工程量,蔡琰早就已经完成了五分之四,剩下的一些甚至于也不是重新做注,而是在查漏补缺,竭尽她所能写到完美。

    “您从廪丘一路真是辛苦。”

    经过蔡琰同意后姚珞已经将长安的书籍先运一部分到济南、用造纸坊造出来的纸进行抄录后再送回陈留,如今也算是抄录了大半。蔡家的藏书基本也已经全部从长安运了出来,让蔡琰和曹操都松了口气。

    原本蔡琰还以为曹操会扣下一部分自己的书籍,然而在看到兖州真的只是抄录、甚至于还再帮忙查漏补缺后将原本送回到她身边,蔡琰对曹操更多了几分感激。

    “辛苦的是昭姬,我可就是来回跑了,昭姬你还得再做注呢。”

    看着蔡琰手中做注居然还有标了句读时姚珞愣了愣,蔡琰反而是轻轻笑了起来,伸手将旁边一卷书递了过来:“我小时候也恼怒过,为何书籍不标句读、却要我自己来学着看。现在想想……或许阿律说的没错,只不过是把戏罢了。”

    “她怎么什么都和你说。”

    听着姚珞的嘀咕蔡琰笑着继续写下自己的论点,眼神里多了点感叹:“不标注句读,就是为了让人觉得读书很难,让大家都觉得读书是不容易的事情。幼儿学读书都要先从判断句读开始学,明明标上句读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

    “因为‘从来如此,就不是错的’。”

    “是也。”

    蔡琰调皮地眨了眨眼睛,身上穿着一身白色麻衣更显得她整个人无比秀丽:“我这么做,或许也只有英存你会觉得没问题。”

    “倒也不是问题不问题的,如今济南连带着整个兖州都开始用句读了,你这样做注东家反而会更开心。”

    想到对自己很是照顾的曹操又联想到与他交好的父亲,蔡琰低低地叹了口气,却也并不悲伤:“我只希望这《熹平经注》能够让阿翁名声重新回来罢了。不说这个,英存你是收到了我的信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