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听了思齐的设想后, 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思齐表述完了自己的想法, 询问陈兴和周不疑的意见。
陈兴按排名在周不疑前头,这次座谈会依然也由他先发言。
陈兴率先对着思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奖学金的设想听起来不很错。如今成平已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现在又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这等于说上学不光是不花钱, 还可以有钱拿。
这是好事,对于全民教育的普及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成平如今也出得起这个钱。
但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事,本就是世家出身的陈兴一时之间还是难以接受。
而同样对于思齐提出的科举取才一事,并非周不疑就觉得很是不错,周不疑认为,这样的制度比察举制更能选拔有识之士, 而非拘泥于世家之中,也让家中没有人脉贫寒学子们能有一个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看陈兴对这件事还是有些接受无能, 周不疑对他劝道,世家其实不会因为科举制的实行而没落,恰恰相反,因为世家手握更多资源,可以聘用更好的老师, 所以有能耐的世家子弟更容易考中。
陈兴还不是出身自顶级世家, 但思齐看到陈兴的表现后, 估计那些世家对这个政策的认可度大都高不到哪里去。
新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事物出现后, 大都需要经历漫长发展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应用,这也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思齐想了想,觉得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便跟陈、周二人商议,那咱们也在成平来个试点,用考试决定学生奖学金的领取,然后再通过这几次考试摸索经验,确定考题,让他们试着用考试来竞争职位。
两人都表示了赞成。
十月初一是思齐的生辰,临近生辰之前,思齐收到了荆州来信,厚厚的一沓,还有整整两大箱的礼物。
思齐在荆州认识的黄月英,诸葛亮,孙尚香,法正,赵云都给思齐寄了信来。
黄月英和思齐聊了自己种花和做糕点的心得,还在信中感谢了翁主的父亲黎王殿下,在她种菜种花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经验,并道黎王殿下是一个善良勤劳热爱生活的好人。
诸葛亮洋洋洒洒写下了一篇关于哲学思考的感慨,虽然说是日常写信,但文学水平不亚于许多文人学者精心做出的诗赋,是思齐看了一遍忍不住看第二遍的类型。
孙尚香只简单地祝贺思齐生辰快乐,又询问她有没有安全抵达邺城,还要不要在年前去成平看看等事情。虽然孙尚香的来信写得简单,并无太多情绪流露。
但跟孙尚香相处的过程当中,思齐一直觉得孙尚香是一个活力满满充满热情的姑娘,而这次来信几乎是她们这么多年通信以来最为平淡的一封,这也显示了如今孙尚香的情绪不怎么好。